精選聯盟

從“職業背債人”到“職業閉店人”:誰被套路了?

作者:南方周末

最近,媒體報道,早教教育訓練機構金寶貝在多地一夜之間關店,許多元權的家長發現,跟自己打交道的是金寶貝雇傭的第三方公司。

第三方公司從業人員告訴他們:“我們是專門做這個的,他們公司的情況就是退不出錢。因為沒錢,最後閉店都不想自己閉,直接找我們負責。”北京其他早教機構美吉姆、紐哈頓的多位家長也表示,他們遇到了同樣的情形。

這則新聞,再次讓“職業閉店人”這一群體遂浮出水面。

職業閉店人和職業背債人

所謂職業閉店人,就是以第三方身份專業幫助老闆處理關店事務、債務糾紛、客戶維權等事項的人。有的職業閉店人往往會為客戶制定跑路、卸責、減少債務、分化維權者的計劃。

職業閉店人承接的業務,基本來自教育訓練機構、健身房等。這些機構有個特點,就是有不少預交費、充值的客戶,維權人數較多。職業閉店人收費很高,一般是債務額的5%。

職業閉店人讓人聯想到職業背債人。所謂職業背債人,是一些人(可能和銀行内部員工勾結),擡高房子的評估價,從銀行套出貸款,但銀行債務卻找一些專門幫人背債的人來背。例如絕症患者、老光棍或者欠了賭債的人。他們并不在乎信用,甚至願意為錢違法。2023年12月,上海警方就披露了一起職業背債人案件,涉案金額6000萬元,34名嫌疑人被警方抓捕。

媒體發現,職業閉店人也有和職業背債人類似的操作。例如,他們也會幫助客戶在正式閉店之前,把法定代表人變更為農村老人。農村老人的人生成本很低,願意為賺一筆錢而背上各種麻煩。據說,變更法定代表人的一條龍服務,收費可高達40萬元。

例如,北京金寶貝、天津金寶貝、上海金寶貝的營運主體都在今年1月陸續把法定代表人變更為廣東惠州惠東縣某村53歲男子陳雄生。

當然,變更了法定代表人,債務并不會轉移到新的法定代表人身上,這是和職業背債人不同的一點。但是,更換法定代表人确實幫助閉店的老闆擋了很多麻煩,使得一些閉店騙局更容易進行。例如,在處理債務糾紛時,客戶、有關部門往往要和法定代表人商談,這時候就可以推那些農村老人出來當擋箭牌。

除了這些打法律擦邊球的操作,職業閉店人還盡量幫助老闆賴債或降低債務。例如,當充值客戶紛紛打電話向老闆要錢,老闆的壓力還是很大的。但是老闆讓第三方和客戶溝通,老闆就沒壓力了。

職業閉店人會直言不諱告訴客戶,老闆沒錢還,我們也沒辦法,我們隻是幫助老闆跟你溝通的。職業閉店人還有一套話術,分化瓦解不同的客戶,使客戶降低期望值。比如,你本來想要回2000元,但在職業閉店人的話術下,你可能變成要回300元也能滿足,這樣老闆的債務就降低了。在金寶貝早教機構的案例中,職業閉店人給客戶提出的退費方案,甚至要30年才能退完。

職業閉店人提高了行業交易費用

職業閉店人的這些行為,法律上很難界定是詐騙罪。但從經濟學上看,一些職業閉店人無疑為一些不良老闆提供了幫助,使他們更容易鼓動客戶充值,然後賴債、減債。有些職業閉店人還會主動建議老闆突擊鼓動客戶充一波值,這就是典型的經濟學意義上的欺詐。

例如,今年1月,位于哈爾濱會展中心的某早教中心突然閉店。家長沈女士說,自己出于對機構的信任,給孩子報了120節早教課程,結果新課程一節課都沒上。這種情況不是“經營不下去而被迫倒閉”可以解釋的。因為,既然經營不下去,老闆就不應該割最後一波韭菜。

甚至有些職業閉店人的線上授課海報中寫着“很多老闆知道如何開店賺錢,卻不知如何止損上岸”“負債沒關系,擺渡人來幫你”,這些廣告語,等于是明晃晃地暗示老闆“放心讓客戶充值吧,反正我能幫你逃避債務”。

職業閉店人的批量出現,連累的是整個行業。當消費者知道有職業閉店人的存在後,對所有教育訓練機構、健身房的懷疑程度都會加深。那些真心經營的老闆,也不得不付出更高的代價去說服潛在客戶,這就是經濟學所說的增加了交易費用。

對職業閉店人的另一種需求

當然,職業閉店人出現的另一個因素也要考慮,那就是,在目前的環境下,企業要關閉,有很多制度性交易費用,“進來容易出去難”。幾年前的一項調查顯示,40%的企業辦理登出耗時超過三個月。難題主要集中在送出材料繁多、辦事流程複雜、全程耗時較長。規模小、業務單純的企業還好辦一點,業務規模稍大的企業,退出就很艱難。有時候一個稅務疏漏的問題,就能折騰企業幾個月。

網上有人說,自己曾經正常幫助一個客戶關閉公司,經曆了協助安置員工、支付補償到申請破産,并陪着客戶走完公司稅務、工商登出的全過程。他感覺,整個過程非常痛苦與煎熬。你看,正常經營、正常退出的企業也需要職業閉店人的幫助。

要減少泛濫的職業閉店人,應該兩方面都要改進。一是要更多地利用行業自律和市場的自我淨化功能。充分競争的行業可以讓那些心懷二意的老闆更難收割到客戶,這是對消費者最好的保護。二是要降低制度性交易費用。企業面對的環境寬松了,對職業閉店人的需求自然也就減少了。

• (本文僅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

鄧新華

責編 陳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