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作者:千杯不醉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治理清朝,國庫儲備的白銀數量反映了當時國力的強弱。康熙去世時留下2716萬兩白銀,雍正去世時更是達到3452萬兩的高峰。可是到了乾隆去世時,國庫白銀儲備究竟還剩下多少?這背後必然蘊含着一段精彩的曆史故事。乾隆時期國庫是否像前兩代那樣持續充盈?還是出現了一些令人意想不到的變故?讓我們一探究竟。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一. 乾隆早年繼承遺志 國庫儲備節節高升

1735年,雍正帝駕崩,長子弘曆繼位,是為乾隆皇帝。乾隆帝年方二十四歲,卻已資質非凡。他自幼聰穎好學,師從大臣耿繼畲、傅恒等,熟讀典籍,通曉經史。更難能可貴的是,乾隆帝虛心納谏,勤于政事,一反常态地繼承了祖父康熙、父親雍正的遺訓。

剛登基,乾隆便下诏欽定康熙為"高宗",雍正為"世宗",以示對二帝功績的崇敬。他親自撰寫《高宗純皇帝實錄》,記載康熙一生經曆,以資後世銘記。與此同時,乾隆帝延續祖父遺志,勤于政事。他每日起早讀書,批閱奏折,處理國家大事。為了解決邊疆問題,乾隆帝親自率軍征讨,将新疆、台灣、廣西等地納入版圖。他還多次親征,平定了準噶爾的叛亂,確定了北方邊疆的安全。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在政治上,乾隆帝提拔了一批實績派大臣,如阿桂、紀曉岚等,聽納他們的進言,采取開明政策。在經濟建設方面,乾隆帝大力扶持農業生産,頒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如減免賦稅、儲備救災糧食等。他還重視發展手工業,鼓勵民間技藝創新。在乾隆帝治理下,清朝進入了一個全面發展的繁榮時期。

到乾隆三十年,也就是1765年的時候,國庫白銀儲備已經高達6000萬兩之多,是康熙時期的兩倍還要高。這些錢财來自于全國各地經濟的蓬勃發展和稅收的不斷增長。當時的中國,農業生産已經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手工業制造業也是百花齊放。加之乾隆帝勤儉節約,國庫儲備節節高升。這段被後人稱為"康乾盛世"的時期,中國可謂是國富民強、堯舜重制。

二. 乾隆中期鋪張浪費 國庫加速耗減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乾隆三十年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年過知天命的乾隆帝,開始沉溺于鋪張浪費之中,國庫白銀儲備也是以加速耗減。

1793年,為了慶祝自己登基六十年的大喜事,乾隆帝在昆明湖畔興工修建了一處巨型石刻。這處被稱為"萬歲通天"的石刻,由上萬塊巨石壘砌而成,高達36米,寬約3.3米。為了完成這項工程,乾隆帝征調了數萬民夫,耗費巨資。當時就有大臣進谏,認為這是一項無謂的浪費,但乾隆帝置若罔聞。

除了昆明湖石刻,乾隆帝還熱衷于南巡江南一帶。他每次南巡,都要帶上數萬人的随從,禦駕親征一般。沿途不僅要修建行宮驿站,還要大興土木,興建園林景觀。更可怕的是,乾隆帝每到一處,都要大擺宴席,揮霍無度。有一次在揚州,就宰牲數千頭,鋪張浪費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與此同時,乾隆帝對權臣和珅的縱容,也讓國庫白銀加速流失。和珅憑借與乾隆帝的私交關系,在朝中為非作歹,大肆斂财。他不僅将錢财據為己有,還大興土木,修建了著名的"和園"。這座占地上萬畝的園林,耗資無數,幾乎是當時最昂貴的建築工程。

面對乾隆帝的鋪張浪費,朝野上下皆有反對之聲。大學士張廷玉曾多次上書切谏,指出"朝野驕侈,民力疲敝"的危險,但乾隆帝總是置之不理。有一次,張廷玉再次進言,乾隆帝大怒,差點奪去他的官職。最終,張廷玉隻能無奈地退休鄉裡。

在乾隆帝中後期的統治下,國庫白銀儲備加速消耗。到了乾隆六十年,也就是1795年的時候,國庫所剩無幾,已經不足當初的十分之一。而民間的疾苦,也是日益加重。這一切,都是乾隆帝奢靡無度、鋪張浪費的結果。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三. 乾隆晚年昏庸腐敗 國庫所剩無幾

進入晚年,乾隆帝的昏庸腐敗更是有增無已。他越發沉溺于安逸享樂之中,國事日漸荒廢。與此同時,奸佞當道,民不聊生,國庫白銀也在這段時期内徹底告罄。

年過花甲的乾隆帝,早已對朝政失去熱忱。他每日醉生夢死,縱情聲色犬馬,過着無憂無慮的安逸生活。為了讨好乾隆,權臣和珅更是千方百計侍奉于左右,竭盡狂妄之能事。和珅不僅在乾隆面前拍馬溜須,還大肆斂财,将國庫白銀據為己有。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有一次,和珅為了讨乾隆歡心,在北京城中興建了一座巨型銅人。這尊被稱為"大銅人"的雕像,高達近20米,耗銅數萬斤。當時就有大臣進言,認為這是一項無謂的浪費,但和珅置若罔聞,執意将工程進行到底。

除了大銅人,和珅還在北京西郊修建了著名的"圓明園"。這座占地上萬畝的園林,堪稱當世第一奇觀。但它的修建,也是一筆巨大的開支。當時的一位大臣形容說,修建圓明園"幾乎耗盡國庫"。

面對國庫日漸耗竭,乾隆帝視而不見。他對和珅的種種荒唐行為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一次,和珅為了讨好乾隆,竟然在宮中設定了一座"天牢",用來囚禁那些得罪他的官員。乾隆帝不但對此未加制止,反而縱容有加。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在乾隆晚年,國庫白銀已所剩無幾。到了1796年,乾隆帝駕崩的時候,國庫裡僅剩下區區700萬兩白銀,不及當年的十分之一。與此同時,全國各地的民不聊生,饑荒頻仍,社會動蕩不安。這一切,都是乾隆晚年昏庸腐敗的結果。

四. 康雍乾盛衰一念間

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共同開創了清朝的鼎盛時期。然而,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也同樣發生在這三代之間。勤儉持家的康熙、兢兢業業的雍正讓國庫儲備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為"康乾盛世"奠定了基礎。而乾隆中後期的奢靡無度,則将這筆厚實的國富迅速揮霍一空,成為清朝步入衰敗的開端。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康熙帝在位61年,他勤政愛民,将滿清從一個初立之主,發展成為一個強盛的帝國。康熙時期,國庫儲備由最初的幾百兩白銀,增長到2716萬兩之多。這為後世子孫,積累了可觀的财富基礎。

雍正帝繼承了康熙的遺志,在位13年間,他勤勉治國,大興文教。到雍正去世時,國庫白銀已高達3452萬兩,是康熙時期的兩倍還要多。這一切,都為乾隆時期的"康乾盛世"做了充分準備。

乾隆帝早年勤勉好學,延續了祖父遺訓。到乾隆三十年,國庫白銀儲備已經高達6000萬兩,是前兩代的兩倍有餘。可惜,好景不長。進入中年後,乾隆帝開始沉溺于奢靡鋪張之中。他不僅大興土木,修建園林宮殿,還熱衷于南巡江南一帶,揮霍無度。

更可怕的是,乾隆晚年對權臣和珅的縱容,使得國庫白銀加速流失。和珅不僅将錢财據為己有,還大興土木,修建了占地上萬畝的圓明園。到乾隆去世時,國庫所剩無幾,僅剩700萬兩白銀。

康熙死後國庫剩2716萬兩,雍正死後剩3452萬,乾隆去世時剩多少?

結尾

由此可見,康熙、雍正兩代的勤儉節約,為清朝積累了雄厚的财富。而乾隆中後期的奢靡無度,則将這筆國富迅速揮霍殆盡。盛世和衰落,往往就在一念之間。權力的腐蝕,讓乾隆帝這位當年的明君,也未能幸免。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