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作者:柏拉圖的訴說

哈薩克斯坦及中亞其他地區自古以來就是遊牧民族的聚居地,畜牧業是當地居民早期的主要經濟來源。

沙皇政府為充分利用這一優勢,早在1868年,沙俄政府就在韋爾内建立了皮革廠,1894年和 1904年又在該地建立了專門的羊皮熟制加工廠和鞍具廠。

另外,哈薩克斯坦中部和東部地區擁有十分豐富的地下礦藏,如塞米帕拉金斯克、烏斯季卡緬諾戈爾斯克、阿克莫林斯克等地豐富的金礦以及卡拉幹達和埃基巴斯圖茲的煤田等。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但沙俄時期,當地交通運輸極其不便利,使得各種工具無法順利進入該地區,當地勞工技術水準有限,缺乏各方面的專業人才,皮革業、采金等礦産行業難以拓展,經濟水準難以提升。

1917年蘇維埃政權建立,當時哈薩克斯坦存在着十分尖銳的民族沖突和階級沖突。

1918年-1922年的國内戰争使得當地的多數城市被夷為平地,衆多行業發展一落千丈,本就落後的哈薩克斯坦難以向前邁進。

1921年的早災也波及了哈薩克斯坦,當地的農業與畜牧業遭受重創,戰争與早災的雙重打擊使得哈薩克斯坦地區本就困難的經濟發展雪上加霜,難以邁向新的發展階段。

新經濟政策的實施雖然使得哈薩克斯坦地區的經濟狀況有所緩和,但戰争與早災的破壞難以在短時間内恢複如初。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蘇聯政權建立後,中亞地區仍存在衆多問題,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哈薩克斯坦處于蘇聯版圖中較為偏遠和孤立的地理位置,經濟水準較為落後。

1925 年,熱特蘇的播種面積隻有戰前的11.1%,低于哈薩克斯坦全域的水準。

當地 92.8%的人口從事農業,但隻有0.67%的播種面積得到了灌溉。

1925 年在伊犁河和楚河流域進行的棉花試驗未能推廣。

由于進口糧食的數量不足,1925 年--1926 年,棉花種植面積僅占該地區灌溉面積的 19.6%,小麥和水稻的種植面積占 66.4%。

因為交通運輸不便,糧食和其他農産品的生産成本太高,農民勞作的積極性較低。

1925 年哈薩克斯坦農村人口占92%,而城鎮人口僅占8%,農業總産值占共和國國民經濟總産值的 82.2%。

在剩下的 17.8%中,8.2%屬于小型家庭工業。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1926年,哈薩克斯坦的工業産值僅占蘇聯工業産值的0.71%。

哈薩克斯坦對工業品的需求很大,而大部分地區幾乎完全沒有鐵路,從外部運送這些産品非常困難,這使得工業産品的價格十分昂貴。

1926年,從塞米帕拉金斯克到塔爾迪-庫爾幹州或從伏龍芝到伊犁村(今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卡普恰蓋鎮)的卡車運輸1噸貨物的費用達到150 盧布。

落後且閉塞的交通運輸狀況阻礙了當地經濟的發展以及城鄉之間的經濟聯系。

中亞地區的主要糧食供應源自于西伯利亞,但糧食運輸的距離很遠,且沒有直通兩地的鐵路,使得糧食的價格一再攀升,中亞地區糧食進口量很少,一些地區出現明顯地糧食短缺問題。

西伯利亞的糧食産量足以改善哈薩克斯坦的狀況進而推動蘇聯主要産棉區的發展。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但西伯利亞沒有鐵路與哈薩克斯坦中部、東部地區直接相連。

從西伯利亞經薩馬拉-奧倫堡-塔什幹的鐵路運送糧食,使得糧食運輸成本增加了一倍,收益較低。

隻有通過鐵路直接連接配接兩地,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中亞部分地區糧食供應緊迫的問題,提高農民的物質生活水準。

解決中亞地區,特别是哈薩克斯坦東部、中部地區所有問題的關鍵則是進行全方位的鐵路建設,首先是則應考慮的是修建土西鐵路。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冗雜封建的文化條件

哈薩克斯坦的文化曆史是非常廣泛和豐富的,哈薩克斯坦的文化是作為世界文化程序的一部分發展起來的,特點鮮明,受遊牧生活的具體情況和民族藝術的原始傳統的制約,吸收了原始民間藝術和文化藝術知識的風格。

中亞地區民族成分複雜,民族文化多種多樣。

古代絲綢之路穿越中亞地區的塔拉茲、奧特拉爾等地連接配接着西方和東方:日本、北韓和中國、伊朗、意大利等國家,東西方文明碰撞與融合使得中亞地區演變為了多民族的聚居地。

中亞地區獨具特色社會文化是由不同民族和多種文化長期接觸、交流、沖突、融合和沉澱而形成的。

中亞地區的行政權是由地形及政治統治力量劃分的,而不是由民族聚居地劃分,無論是俄國在當地建立政權後的突斯坦總督區還是之前的各個汗國都是多民族雜居。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民族成分十分複雜,各民族的文化信仰各不相同,文化的凝聚力量不能在該地區發揮相應的作用,缺少一定的文化認同,既不利于鞏固政權,也不利于當地社會的穩定發展。

中亞地區與蘇聯中心城市宗教信仰不同,難以形成一定的社會凝聚力。

由于良好的地理位置和衆多能源資源的儲蓄,哈薩克斯坦這片遼闊的大地曾是多個國家争奪的對象,經曆了波斯、希臘、中國、俄國等多國的政權統治,政權的更替使得不同的文化相繼在哈薩克斯坦流傳。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哈薩克斯坦地區的文化所經曆的發展道路是十分複雜而有趣的,哈薩克斯坦的居民将東西方文明融會貫通,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思維方式和社會組織:畜牧部落與農耕部落相依、草原與城市相輔相成。

摩尼教、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等衆多宗教均曾流傳與此地,從8世紀開始,伊斯蘭教成為當地居民的主導宗教,後來成為唯一的宗教。

定格在中亞的主要文化和社會力量因素--伊斯蘭文化因素對中亞地區有着十分深遠的影響。

俄國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地區信仰的宗教多數為東正教。

古羅斯時期,多神教自産生之日起,一直影響當地社會的發展程序,這種社會意識随着古羅斯人的意識和勞動活動的發展逐漸發展起來,成為古羅斯人和古羅斯社會的主要意識形态。

後續随着曆史的發展,社會的變遷,政權制度的更替,多神教已逐漸不适應俄國社會的發展,由此基督教便在俄國發展壯大。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俄國政權在中亞地區形成後,沙皇政府的多項政策均與中亞奉行的伊斯蘭教信仰相悖,加之中亞地區根深蒂固的封建宗法制思想,使得該地區的存在十分尖銳的沖突。

兩地不同的宗教信仰使得各個教派之間出現了多數紛争,十分混亂,不利于中亞地區的穩定發展。

中亞地區文化教育水準較低,不利于社會主義建設在當地的開展。

第一,沙皇政府在中亞地區建立政權後,一直以來在該地區實行殖民統治,當地居民一直處于壓迫和恐慌之中,無暇顧及文化教育的發展。

第二,哈薩克斯坦等地區的草原文化特點顯著,大多數居民大多數從事傳統的農業、畜牧業的生産,長久以來過着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生活,封建宗法制思想難以根除,人們受教育的權利無法得到保障。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第三,哈薩克斯坦地區一直是戰亂頻發,政治紛争不斷的混沌之地,政權紛争不斷,難以形成穩固的政權統治,使得當地的經濟水準一直落後與蘇聯中心城市,财政緊張,當地沒有資金購入教材和聘請教師和專家,傳統的遊牧民族也沒有考慮過這方面的問題,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各方面難以與中心城市同步發展。

第四,中亞地區特殊自然條件與地理位置既為當地帶來了優良的種植條件和豐富的礦産資源儲備,也使得當地居民生活閉塞,交通不便;加之該地區與中心城市較遠的距離,使得政府對當地的管理難度較大,中心城市的發展很難帶影響到該地區,當地缺少相應的文化人才,不能形成教育方面的自給自足。

是以,急需通過修建鐵路改善當地的狀況,提升當地的文化教育水準,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穩固官方政府的統治。

20世紀的哈薩克斯坦及中亞:落後閉塞的交通,如何影響到地區發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