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中國空間站再迎新!

作者:人民政協網

2024年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在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的托舉下,搭乘着葉光富、李聰、李廣蘇三名航天員,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直赴九霄。

中國空間站再迎新!

△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顧建文 攝)

順利入軌後,神舟十八号與空間站核心艙實施徑向交會對接,再之後,3名航天員進駐空間站核心艙,6名航天員實作“太空會師”。

中國空間站再迎新!

△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顧建文 攝)

神舟十八号計劃停靠飛行時間為6個月,在軌期間将繼續實施航天員出艙活動和貨物氣閘艙出艙任務,開展90餘項空間科學實驗和技術試驗,開展平台管理工作、航天員保障相關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動。比如,本次任務期間将實施國内首次在軌水生生态研究項目,在軌建立穩定運作的空間自循環水生生态系統,實作大陸在太空培養脊椎動物的突破。還将實施國際上首次植物莖尖幹細胞功能在軌研究,揭示植物進化對重力的适應機制,為後續定向設計适應太空環境的空間作物提供理論支撐。同時,在軌駐留期間,航天員乘組将迎來天舟八号貨運飛船和神舟十九号載人飛船的來訪,計劃于今年10月下旬傳回東風着陸場。時至今日,對大陸而言“載人飛天”已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轉眼間,神舟十八号已經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進入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的第3艘載人飛船,此次任務也是載人航天工程第32次飛行任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各項技術都在日臻成熟、性能愈發優越。但對于研制團隊來說,每一次發射都不是簡單的複制,他們始終在技術攻關中探索與突破,堅持着對飛船高可靠性的極緻追求。例如,此次任務是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第2艘實施徑向對接的載人飛船。在此之前,2023年5月30日,神舟十六号就與中國空間站成功實作了徑向對接。與前向和後向交會對接任務不同,空間站百噸級組合體對飛船測量敏感器的遮擋,以及空間站組合體發動機工作時羽流間的互相影響,都給徑向對接帶來巨大的挑戰。此次再次徑向對接成功,标志着大陸自主研發的空間交會對接GNC(制導導航與控制)技術進一步成熟。再比如,作為大陸現役唯一的載人運載火箭,長二F火箭從1999年首飛至今,在自我成長的道路上從未停步。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二号F運載火箭總體副主任設計師秦曈介紹,與長二F遙十七火箭相比,遙十八火箭進行了30餘項技術狀态改進,進一步提升全箭可靠性和安全性。特别是從空間站建造任務啟動以來,長二F火箭進入了常态化快節奏發射狀态。經過一次次任務的不斷積累,發射場流程已由空間站建造初期的49天縮減到35天,并瞄準30天目标不斷優化改進。據記者了解,作為載人運載火箭,長二F火箭專門設計了獨有的故障檢測系統和逃逸救生系統。20多年間,盡管逃逸救生系統從未啟用過,但在這條看不見的戰線上,研制人員不斷針對逃逸救生政策制定、故障模式修訂等做了大量改進與完善工作,隻為更好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同時,作為航天員實作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飛船是大陸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嚴格的航天器,各項裝置也在不斷疊代更新。此次神舟十八号的主電源儲能電池就由镉鎳電池更改為锂離子電池,電池擴容達30%,在安全性、可靠性得到廣泛驗證的同時,比能量更高、循環壽命更長、高倍率充電更佳,且為整船減重了50公斤左右。

中國空間站再迎新!
中國空間站再迎新!

△4月25日20時59分,搭載神舟十八号載人飛船的長征二号F遙十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發射取得圓滿成功。(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顧建文 攝)星空無垠,探索無限。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近日透露,按照2030年前實作中國人登陸月球的目标,目前各系統正按計劃開展研制建設。長征十号運載火箭、夢舟載人飛船、攬月着陸器、登月服等主要飛行産品均已完成方案研制工作,正全面開展初樣産品生産和各項試驗。飛船、着陸器已基本完成力熱試驗産品研制,火箭正在開展各型發動機地面試車,文昌載人月球探測發射場建設全面啟動實施。不久的将來,中國人将在月球“漫步”……

記者:王碩

文字編輯:李彬新媒體編輯:袁天雨(實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