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智能體亮相,通用人工智能漸入佳境

作者:北京商報

眼裡有活兒,還會發脾氣……智能人“通通”已具備三四歲兒童的心智和價值體系,這是國際首個具身AGI(通用人工智能)系統原型。

4月27日是2024中關村論壇人工智能主題日,入選本屆論壇重大科技成果的“通通”在“通用人工智能論壇”上亮相,這個“小女孩”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還擁有類似人類的價值觀。大任務仿真平台“通界”、評級标準與測試平台“通智測試”、科研平台“通境”也都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大語言模型方興未艾,但更多的資料和算力不等于真正的智能。通用人工智能是全球科技競争的制高點,技術的進步和研究的深入,讓我們有理由相信,通用人工智能的實作将越來越近。

2024中關村論壇年會|智能體亮相,通用人工智能漸入佳境

為機器“立心”

“通用人工智能是未來10—20年國際科技競争的戰略制高點,其影響力相當于資訊技術領域的‘原子彈’”,一年前,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朱松純就觀點鮮明。

什麼是通用人工智能?答案和智能體有關。

朱松純認為,通用人工智能研究的目标是尋求一個統一的理論架構來解釋各種智能現象,并研發具備自主的感覺、認知、決策、學習、執行和社會協作等能力,且符合人類情感、倫理與道德觀念的通用智能體。通用智能體需具備完成無限任務、自主定義任務和由價值驅動三個基本特征。同時需解決認知架構、自我意識、價值驅動、價值函數、具身智能、社交智能、可解釋性、人機互信8個關鍵技術問題。

目前中國各界流行着這樣的觀點:人工智能=大資料+大算力+大模型。但目前的AI模式,在産業落地時遇到很多問題,“任務泛化性弱,在複雜場景難以落地;黑盒不可解釋,難以獲得人類的信任;大資料與計算的成本高昂,難以盈利”,朱松純總結,在他看來,實作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要素是為機器“立心”。

通俗點解釋,過去人們誤以為人類一看就會的能力不是智能,因為這些問題很簡單。“其實相比資料與理論,人類針對這些問題進化出的心智和價值體系才是最重要的”,這就是朱松純提出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關鍵在于“為機器立心”的原因。

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

定義已明确,作為橋梁的智能體,讓人們更直接地感受到通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4月27日,北京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以下簡稱“通研院”)正式釋出全球首個通用智能人“通通”。從業人員現場示範了通通所具備的功能,當從業人員為通通設定不同的價值傾向,“她”會做出不同的回應。比如當通通被設定為一個愛幹淨的小女孩,“她”會注意到周圍的垃圾并進行清理,當調高“友好”次元的數值,“她”會主動幫助别人,反之表現則相對冷漠。

也就是說,通通擁有與衆不同的“心智”,差別于資料驅動的AI,以價值和因果驅動的通通能夠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作出可解釋的決策,而不是簡單地執行預設的程式。通通的研發避開了目前資料驅動的AI對大算力、大資料的強依賴,日常訓練使用不超過10塊A100晶片,意味着無需依賴龐大的計算資源和海量資料通通即可自主學習與成長。同時,通通已具備智能泛化能力,能夠成為各類垂直應用場景的通用底座。

智能體是邁向通用人工智能的必要條件,為此,通研院研發的通用人工智能大任務仿真平台“通界”,為通用智能體“通通”提供了一個與現實世界高度仿真的“家園”,通智測試是為評估通用智能體智能水準而設計的綜合測試系統。為了将通通的能力和價值從虛拟世界帶入現實,通研院研發了通用人工智能科研平台通境。

用起來,用在哪?

技術的價值取決于應用,為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各業的落地,推動産業的智能化更新,本次論壇正式啟動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創新生态計劃,将基于通研院的系列科研成果和産業轉化實踐,以通用智能體技術為核心,建構産業鍊、創新鍊、資金鍊、人才鍊四鍊融合的産業生态,推動AI+新質生産力發展。

據通研院常務副院長董樂介紹,通用人工智能産業創新生态将聚焦應急、交通、能源、康養、教育、政務、制造七大領域,以通用智能人“通通”為核心技術底座,聯合生态企業共建垂直領域智能體,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術創新的産業轉化。

基于此,通研院分别與神州資訊、中國聯通智慧足迹、南網數企、千方科技研究院、暗物智能等産業智能體創新夥伴,以及偉仕佳傑、智子引擎、北京數道智算、拓維資訊、愛動超越等場景創新夥伴舉行簽約儀式,共同推動通用人工智能的産業應用,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

技術創新、安全治理與挑戰也是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繞不開的話題。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人類相容人工智能中心(CHAI)執行主任馬克·尼茲伯格認為,人工智能發展的終極目标是通用人工智能,公平和偏見的問題也是人工智能系統中的重要挑戰,應該從倫理學的角度,探讨人類與人工智能共生、協作的關系。劍橋大學生存風險研究中心(CSER)創始主任肖恩·歐·海格缇表示,人工智能的治理,重要的是在安全和保障等方面達成國際性共識。

邁向通用人工智能,需要原始創新的技術突破,也需要打通原始創新、內建創新、開放創新鍊條。為此,通研院聯合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支援建立北京大學通用人工智能實驗班和清華大學通用人工智能因材施教計劃。由通研院牽頭與北大、浙大、上海交大等多所高校開展博士研究所學生聯合培養工作——通用人工智能協同攻關合作體人才培養計劃。內建通研院與高等院校各自優勢,促進院校科研合作交流及成果轉化。

北京商報記者 魏蔚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