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作者:靈台釋出

今年種植春玉米的農戶,要注意重點防控6種害蟲。據全國農技中心預測分析,預計2024年全國玉米病蟲害預計總體偏重發生,發生面積9.8億畝次。

其中,在北方春玉米種植區,粘蟲、玉米螟、棉鈴蟲、雙斑長跗螢葉甲、蚜蟲、地下害蟲這6類害蟲要重點防控。

本篇内容,小幫手結合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建議,詳細說說這6類害蟲,并且給予科學的防治方法。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第一種害蟲:玉米粘蟲

玉米粘蟲是一種在玉米作物中常見的害蟲,屬鱗翅目,夜蛾科,又名行軍蟲。其體長一般為17~20毫米,體色淡灰褐色或黃褐色,雄蛾色較深。

玉米粘蟲以幼蟲形式暴食玉米葉片,這是其主要的危害方式。1~2齡幼蟲會取食葉片造成孔洞,而3齡以上的幼蟲則會将葉片危害成不規則的缺刻。

嚴重的情況下,幼蟲會在短期内吃光葉片,僅留下葉脈,甚至會将玉米吃成光杆,對玉米的産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導緻絕收。此外,當一塊田地的玉米被吃光後,幼蟲常常會成群列隊遷移到另一塊田地繼續危害。

玉米粘蟲的生活習性也相當特殊。幼蟲主要在夜間活動,但在陰天和蟲口密度大的時候,白天也能造成危害。它們具有假死性,當受到驚擾時,會突然落地呈假死狀。

成蟲則主要在夜間活動,白天潛伏在葉叢、雜草、土縫等暗處,夜間則出外取食、交配和産卵。成蟲具有遷飛的特性,并有強烈的趨光、趨化性,對糖、酒、醋液等有強烈的趨向性。

在防治玉米粘蟲方面,按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建議:

成蟲發生期使用燈誘、食誘、性誘劑誘殺;

産卵初期釋放赤眼蜂或夜蛾黑卵蜂等天敵滅卵;

幼蟲低齡階段優先選用蘇雲金杆菌、球孢白僵菌、核型多角體病毒、金龜子綠僵菌、印楝素、短穩杆菌等生物農藥;

化學防治可選用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乙基多殺菌素、四唑蟲酰胺等殺蟲劑,抓住低齡幼蟲視窗期實施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第二種害蟲:玉米螟

玉米螟,又稱箭稈蟲或玉米鑽心蟲,是鱗翅目螟蛾科野稈螟屬的一種節肢動物。它廣泛分布于歐洲、北美,以及中國的各地,特别喜愛栖息于中溫高濕地帶。

玉米螟的成蟲是中小型的黃色小蛾子,具有趨光性、飛翔和擴散能力強等特點。雄蟲相對瘦小且色深,前翅有波狀和鋸齒狀的暗褐色線條,後翅灰黃色。而雌蟲體則較為粗大,色淺,翅缰有兩根。

玉米螟的幼蟲是一種鑽蛀性害蟲,其危害症狀非常顯著。當玉米的心葉被蛀穿後,玉米葉會出現整齊的一排排小孔。

當玉米抽出雄穗後,幼蟲會鑽入雄花内造成危害,導緻雄花基部折斷,部分幼蟲還會從莖稈和葉鞘間蛀入莖部,取食髓部,使得莖稈在遭遇大風時容易被吹折。受害的植株通常籽粒不飽滿,部分果穗甚至不結粒,導緻玉米産量大幅度下降。

玉米螟的發生代數因各地的氣候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一年可發生1至6代。它們以幼蟲在玉米稈和玉米芯中越冬,也有一部分幼蟲在雜草莖稈中越冬。這種越冬場所的多樣性和溫度濕度的差異,導緻玉米螟的發生期常常出現世代重疊現象。

在防治玉米螟方面,有多種方法可供選擇。按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建議,可以參考第一種的玉米粘蟲,防控方法都是通用的。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第三種害蟲:棉鈴蟲

玉米棉鈴蟲也是常見的一種害蟲,對玉米等多種作物造成顯著損害。

成蟲體長通常在14至18毫米之間,翅展範圍在30至38毫米,整體呈灰褐色。前翅具有褐色腎形紋及環狀紋,腎形紋前方前緣脈上具褐紋2條,腎紋外側具褐色寬橫帶,端區各脈間生有黑點。後翅顔色淡褐至黃白色,端區則為黑色或深褐色。

成蟲多在夜間活動,白天則躲藏在隐蔽處,黃昏時開始活躍,成蟲具有趨光性和趨化性。成蟲羽化後當晚即可交配,約23天後開始産卵,每雌蟲終身可産卵1000粒左右,最多可達3000餘粒。

幼蟲孵化後,初孵幼蟲會取食卵殼,然後開始為害生長點和取食嫩葉,幼蟲還具有轉株為害的習性,并在特定時間進行轉移。

不同代的幼蟲對玉米的不同部位造成損害。例如,1代幼蟲主要為害玉米心葉,吃食後會排出顆粒狀蟲糞,導緻葉片上有穿孔,并且成排出現;2代幼蟲則主要對剛吐絲的玉米雌穗花絲、雄穗和心葉造成損害,影響授粉;3代幼蟲主要蛀食玉米雌穗籽粒,排出大量蟲糞,導緻被害部位易被污染和黴變,嚴重影響玉米的産量和品質。

至于棉鈴蟲的防控方法,也和上述玉米螟和玉米粘蟲一樣,具體可參考玉米粘蟲給出的措施,這也是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建議。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第四種害蟲:雙斑長跗螢葉甲

玉米雙斑長跗螢葉甲,又稱玉米雙斑螢葉甲,屬于鞘翅目、葉甲科,是一種重要的農業害蟲。

成蟲:體長通常在3.6至4.8毫米之間,寬為2至2.5毫米,形狀為長卵形,顔色為棕黃色并具光澤。鞘翅上布有線狀細刻點,每個鞘翅的基部有一個近圓形的淡色斑,周圍為黑色,淡色斑後外側多不完全封閉,其後方的黑色帶紋向後突伸成角狀。

幼蟲:體長通常在5至6毫米之間,顔色為白色至黃白色,體表具有瘤和剛毛,前胸背闆顔色較深。

玉米雙斑長跗螢葉甲主要以成蟲危害玉米,其取食葉片、花粉和花絲,對玉米的正常揚花和受粉造成嚴重影響。

成蟲群集危害,取食葉肉時,殘留不規則的白色網狀斑和孔洞,嚴重影響光合作用。花絲受害後,玉米的正常揚花、授粉和灌漿受到抑制,可能導緻籽粒破碎,嚴重影響玉米産量。

該蟲食性較雜,除了玉米外,還會危害谷子、高粱、大豆、花生、馬鈴薯和雜草等。

該蟲在不同地區可能有所差異,但通常以卵在土中越冬。來年5月開始孵化,幼蟲共3齡,在土中活動或取食作物根部及雜草。7月初始見成蟲,一直延續到10月,成蟲期長達3個多月。

成蟲有群體性、弱趨光性和趨嫩為害習性,7~8月進入為害盛期,尤其在幹旱年份發生較重。

針對防治雙斑長跗螢葉甲的藥劑,可選用氰戊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蟲嗪、氯蟲苯甲酰胺等藥劑進行防治。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第五種害蟲:蚜蟲

玉米田蚜蟲,作為一種常見的害蟲,對玉米産量造成了不小的威脅。玉米田蚜蟲的生長繁殖需要特定的溫度和濕度條件。連續高溫幹旱有利于蚜蟲的繁殖,而繁殖的方式主要是孤雌胎生,這導緻它們能大量繁殖并對玉米形成大面積的損害。

玉米田蚜蟲主要群集于葉片背面、心葉、花絲和雄穗取食,會分泌“蜜露”并常在被害部位形成黑色黴狀物,這不僅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導緻葉片邊緣發黃,還可能影響授粉,造成玉米雌穗出現明顯的少行缺粒和秃尖。被害嚴重的植株的果穗瘦小,籽粒不飽滿,秃尖較長,進而導緻玉米的産量和品質大幅下降。

為了有效防治玉米田蚜蟲,可以采取多種措施。例如,改善玉米的生長環境,保證通風和光照,降低蚜蟲的發生幾率。此外,可以利用天敵如異色瓢蟲、七星瓢蟲、龜紋瓢蟲、食蚜蠅、草嶺和寄生蜂等進行生物防治。

在化學防治方面,可以噴灑吡蟲啉和蟲嗪等藥劑,一周一次,連續幾次就能有效控制蚜蟲的數量。同時,在播種時可以采用藥劑拌種的方法,或者在施肥時摻雜藥劑,以預防蚜蟲的發生。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第六種害蟲:地下害蟲

玉米田常見的地下害蟲主要包括地老虎、蛴螬、金針蟲等,它們對玉米的生長造成嚴重影響。

地老虎:是玉米苗期最常見的地下害蟲之一。它們以幼蟲形态在土壤中活動,晝伏夜出,咬食玉米的根莖部,導緻玉米苗枯死。地老虎的成蟲則具有較強的遷飛能力,夜間活動頻繁,對光源有一定的趨性。

蛴螬:是金龜子的幼蟲,生活在土壤中,以咬食玉米的根和莖基部為生。蛴螬的危害嚴重,能導緻玉米苗出現缺苗、斷壟等現象,嚴重影響玉米的産量和品質。

金針蟲:是一種較為隐蔽的地下害蟲,以幼蟲形态生活在土壤中,主要危害玉米的根系。金針蟲的幼蟲細長,體壁較硬,是以具有較強的抗逆能力。它們通過咬食玉米的根毛和須根來擷取營養,導緻玉米苗出現營養不良、生長緩慢等現象。

這些地下害蟲咬食根系或種子,造成根莖成亂麻狀,植株生長不良或植株死亡,經常會有缺苗斷壟出現。為了有效防治這些害蟲,可以采取多種方法,如直接滅蟲、毒餌誘殺、毒土殺蟲、藥劑包衣、藥劑灌根等。

藥劑選擇方面,根據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建議,可選用含有噻蟲胺、噻蟲嗪等新煙堿類殺蟲劑與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或丁硫克百威複配的種子處理劑防治地下害蟲,兼治甜菜夜蛾、葉甲、蚜蟲、薊馬等。

今年種植春玉米,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農業技術專家教你防治

上述這6種害蟲,就是今年北方種植春玉米區域的農戶,需要特别關注的重點,這6種害蟲總體偏重發生,可以按照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的防控建議,及時進行管理,確定今年玉米豐産又豐收。

來源:農民的小幫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