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作者:孔明來信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文|孔明

位于現在湖北北部随棗走廊、河南南部南陽盆地的這些地區是西周“漢陽諸姬”分布的地區,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遏制南方日益強大的子爵諸侯楚國。

在楚滅曾之前,曾國是周王朝分封諸同姓侯國中最強大的一國。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他的文化受到來自北方中原周文化的影響,銅冰鑒的造型、紋飾和銘文、冶鑄上表現了與中原文化的一緻性。

但由于楚國在春秋中期以後政治、軍事和經濟實力的逐漸強大,楚周邊諸國包括曾國在内的文化又同時受到了南方楚文化的影響,特别是戰國初年曾國稱為楚國的附庸。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曾國的文化也就成了楚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可以說這件古代冷暖兩用的古代“冰箱”是南北不同文化藝術互相碰撞的産物。

一想到冰箱其實這個詞其實十分有趣,在我們的印象之中箱是一種類似于盒子的東西,比如一箱水果或是一箱玩具。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若要取其中的物品往往是從頂部取物的。

但我們現在的冰箱門卻開在側面而并非是頂面,或許你會想到冰櫃,因為冰櫃的門就是開在頂部的。

中國遠在兩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戰國時代甚至更早的時候就有了類似冰箱功能的器物,而且這個“冰箱”的門就是開于頂部的。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是以冰箱一詞古已有之,人們習慣地将我們現在側面開門的冰箱稱為冰箱而把後來頂部開阖的稱為冰櫃了。

這完全是因為冰箱這個詞的先入為主而并非是古人造詞定名的錯誤。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那麼兩千多年前的“冰箱”長個什麼樣子呢?湖北省北部随州城郊擂鼓墩一号大型古墓是上個世紀七十末年代發現的,以出土的巨型編鐘著稱于世。

就在這次考古大發現中就出了兩件古代“冰箱”且與著名的大編鐘同出土于中墓室,顯出一派貴族們當年鐘鳴鼎食的快意生活。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在中國先秦時期的古籍《周禮·天官·淩人》中就有“大喪共夷盤冰”、“祭祀共冰鑒”的記載,是以尊盤、鑒缶亦可稱為“冰盤”、“冰鑒”。

但是他們卻有着另外一個名字叫“銅冰鑒”。

1978年在湖北随縣出土的時候有一對這樣的銅冰鑒。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不過他并不是一樣大的,有一個大些一個小些像兩個孿生兄弟。

他們的所有者是當時被夾在南方大國楚國與中原諸侯國間的曾國侯乙的。

初步的判定年代是春秋之末戰國之初,趙魏韓三家分晉之時。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距今大約是2500年左右。

銅冰鑒主要由六部分組成分别是外面上大下小的方形鑒身與鑒蓋,内部略小型的方形尊缶及缶蓋,以及一個長柄的帶流勺和一個漏鬥狀的青銅過濾器。

由方鑒、方缶組合而成,缶置于鑒内。

鑒直口,方唇,短頸,深腹,四個獸形足承托鑒底。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鑒身四角及四邊中部榫接八個方形或曲尺形附飾和八條龍形耳。

方鑒的頂蓋面闆中空,留有方孔以套合方否頸部。

鑒蓋浮雕變形蟠螭紋,鑒體浮雕蟠螭紋,下腹飾蕉葉紋;方缶小口,方唇,斜肩,鼓腹,平底。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缶上裝飾勾連紋、菱形帶紋、蕉葉紋等。

放置時,方鑒底部安裝有三個十分精細的活扣彎鈎設計,當與尊缶的足部榫眼對應時,其中一個彎鈎帶有活動的倒鈎功能,能十分穩固地将内部的尊缶圈足與外部的方鑒地闆相扣緊不松動進而固定方缶。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當時古籍中有記述中原地區有大象、犀牛等熱帶動物出沒,可見位于更靠近南方的曾國的氣候一定更加炎熱。

在當暑熱難耐之時,又在沒有發明空調與電風扇之前,貴族們如能品嘗到冰鎮過的美酒,這不能不說是當時夏日裡的至高享受。

或許你會問如此複雜而精美的器物是如何鑄造出來的呢?其實制造這麼一件古代的“冰箱”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鑄造時使用的方法也并非單一。

銅冰鑒主要使用的鑄造方法是失蠟法也稱熔模法。

失蠟法的技術發明對後世的影響至深,當下仍然在使用這種鑄造放法。

比如歐洲阿爾卑斯山上的永久中立國瑞士便以生産高檔鐘表而聞名于世。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鐘表的重要零件銅質機械齒輪雖然現代冶鑄技術有許多新的方法比如沖壓法來做機械零件。

失蠟法能夠制作出十分繁複紋飾與奇特造型的青銅器,最典型的如湖北随州市出土的戰國早期的青銅尊盤與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雲紋酒禁。

然而銅冰鑒的鑄造過程并非是單一的失蠟法一種,還分别采用了渾鑄、分鑄、焊接、榫卯套接等多種方組裝而成。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在“冰箱”的頂部及長柄勺、過濾器上都有“曾侯乙作持用終”的美麗銘文。

用來标記這件器物的所屬關系以及主人對器物美好而長久的期望。

最特别的是以動物紋為代表的蟠螭紋和以植物紋為代表的蕉葉紋。

與“冰箱”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過濾器。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出土于湖北省随州市戰國初年的曾國大墓中就出土過專門用于過濾酒用的器物,樣子十分像今天的漏鬥,器型成倒三棱錐型,可以在裡面加置濾網過濾酒渣用。

這種含有酒渣純度不是很高的釀造美酒直到東晉時期依然在生産,向往田園生活的陶潛就曾在其所作的田園詩裡記叙過自己拿帽子來濾酒的逸事。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位于現在湖北北部随棗走廊、河南南部南陽盆地的這些地區是周代“漢陽諸姬”分布的地區,分封的目的是為了遏制南方日益強大的子爵諸侯楚國。

在楚滅曾之前,曾國是周王朝分封漢水流域的諸多同姓侯國中最強大的一個。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他的文化受到來自北方中原周文化的影響,在銅冰鑒的造型、紋飾和銘文、冶鑄上表現了與中原文化的一緻性,但由于楚國在春秋中期以後政治、軍事和經濟實力的逐漸強大,楚周邊諸國包括曾國在内的文化又同時受到了南方楚文化的影響;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特别是戰國初年曾國稱為楚國的附庸,曾國的文化也就成了楚文化的一部分,是以可以說這件古代冷暖兩用的古代“冰箱”具有南北不同文化藝術互相碰撞的産物。

也是公元前五世紀大陸社會與科學技術發展水準的一個縮影與展現。

在科技落後的古代,沒有冰箱,古人是如何實作冷飲自由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