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梅山灌區開建,近65萬畝“望天田”有望變為“豐收田”—— “衡邵婁幹旱走廊”喜迎甘露

作者:湖南日報

湖南日報全媒體記者 奉永成 通訊員 毛舟宇

3月28日,挖掘機等大型機械開進新化縣天門鄉鵝坪村,為梅山灌區開工作準備。

梅山灌區工程位于“衡邵婁幹旱走廊”北部重度幹旱帶,是當地老百姓幾十年來翹首以盼的灌溉“解渴”工程。

按照規劃,梅山灌區工程5年左右完成建設。建成後,每年将為新化縣16個鄉鎮以及新化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和大熊山林場引來1.37億立方米“活水”,讓 64.99 萬畝“望天田”變為“豐收田”。

梅山灌區開建,近65萬畝“望天田”有望變為“豐收田”—— “衡邵婁幹旱走廊”喜迎甘露

(梅山灌區工程效果圖。省水電設計院供圖)

連年喊渴,苦旱久矣

梅山灌區工程為Ⅱ等大(2)型綜合水利工程,概算總投資73億餘元,建設工期62個月,主體工程位于新化縣境内。

灌區地域以石灰岩、紅砂岩和喀斯特溶岩為主,土質保水性差,水資源滲漏損失大,地下水埋藏深。雖有資江過境,但可控水量少,導緻“三年一小旱、五年一大旱”。

全縣18個鄉鎮(開發區、林場)處于“衡邵婁幹旱走廊”重度幹旱地帶,6成以上農田因灌溉困難,糧食單産低于全省平均水準。“蓄水難”問題一直是制約該縣糧食生産的重要瓶頸。

因水所困,為水而戰。我省一直将解決“衡邵婁幹旱走廊”缺水難題作為水利事業發展的重中之重。

2022年,湖南遭遇持續幹旱,新化縣境内小型水庫、山塘、河流幹涸。“隻能依靠消防車送水,采用臨時機埠高揚程抽水和打井供水等方式‘解渴’。”縣水利局局長曹利生說。

梅山灌區開建,近65萬畝“望天田”有望變為“豐收田”—— “衡邵婁幹旱走廊”喜迎甘露

(梅山灌區工程通過建立土坪水庫,從渠江幹流引水,緩解當地幹旱問題。省水電設計院供圖)

引水調水,優中選優

2022年4月,省水電設計院接到任務,開展梅山灌區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設計總負責人程向陽介紹,綜合各方面情況,梅山灌區工程隻有從新化縣西部水資源較豐富的渠江引水,跨資江調水,才能緩解水資源分布不均問題,達到抗旱解渴的目的。

設計團隊在完成測量、地勘、規模論證等工作後,最初準備從渠江支流岩灣河引水。但在對水資源和其他相關技術論證中發現,渠江幹流水源更充足,集雨面積接近岩灣河3倍。

經過多輪比選、反複論證,優中選優,最終設計方案确定在新化縣土坪鎮建立土坪水庫,從渠江幹流引水,跨資江調水,引豐濟旱。

跨資江調水,難度可想而知。為確定工程順利進行,一批新工藝、新方法被充分運用到梅山灌區工程上來。

“在渠首隧洞施工中,設計采用盾構掘進代替傳統的鑽爆施工,可縮短工期20個月左右。”省水電設計院初設階段設計總負責人袁鋒說,這也是我省首次将盾構掘進施工技術運用到水利工程建設項目上來。

為充分給“衡邵婁幹旱走廊”北部重度幹旱帶解渴,需要從資江以西調水到資江以東補充水源,大跨度橋式倒虹吸輸水方法應運而生。

“要在資江上建一座輸水橋。”袁鋒介紹,灌區橋梁主跨達280米,是我省主跨度最大的橋式倒虹吸輸水管道。

梅山灌區開建,近65萬畝“望天田”有望變為“豐收田”—— “衡邵婁幹旱走廊”喜迎甘露

(梅山灌區效果圖。省水電設計院供圖)

“長藤結瓜”,引豐濟旱

梅山灌區工程以灌溉為主,結合鄉鎮供水,兼顧水生态環境改善等功能。根據規劃,項目分樞紐工程和灌區工程兩部分。樞紐工程土坪水庫總庫容9600萬立方米,灌區骨幹工程包括1條長61公裡左右的總幹渠、4條分幹渠。建成後,可為“衡邵婁幹旱走廊”北部重度幹旱新增供水量1.37億立方米。

“這是典型的‘長藤結瓜’水利灌溉模式。”新化縣水利局局長曹利生說。梅山灌區工程以建立土坪水庫和已建車田江水庫為主水源,是根;建立渠系是主藤,渠線跨越資江、油溪河,與車田江水庫灌溉系統相連補水,有了根和藤的營養供給,境内原有的梅花洞水庫、太平水庫、華東水庫、杉山水庫等中小型水庫才會結出“水分充足”的瓜,充分發揮工程供水作用。

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說,我省水資源豐富,但分布極不均衡。以“衡邵婁幹旱走廊”為例,該地帶每年降雨不足全省平均水準的7成,但蒸發量卻是全省平均水準的1.4倍左右,并且降雨時間大多發生在4月到6月,幹旱極易發生。“長藤結瓜”的灌溉模式,可有效緩解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困境。

近年來,我省大力推動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水利工程供水能力從2014年的292.66億立方米提高到2023年的528.7億立方米。

今年,我省将持續大力推進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強有力支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