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作者:文史檔案室

2020年1月28日,特朗普公布了一份所謂推動巴以問題的“新中東和平計劃”。在這個計劃中,美國将從政治、經濟等各方面介入并主持中東事務,旨在一勞永逸地解決中東的亂局。

然而,該計劃公布僅僅三天,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便宣布與美國斷交;伊朗、叙利亞、約旦、土耳其等中東各國,也在随後對美國表示了批評與抗議。

就連一貫支援美國的沙特和阿聯酋,也對該計劃不置可否;耶路撒冷、伯利恒、安曼、伊斯坦布爾等中東各大城市,也随即爆發了遊行示威活動,抗議這個明顯偏袒以色列的計劃。

那麼,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計劃,能在中東引起如此的軒然大波?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懂王的傲慢——“想掙錢,就得跪着”

在特朗普剛剛上任總統的2017年,“新中東和平計劃”就已經在美國政府的醞釀之中了,美國人把這個計劃稱之為“世紀協定”,足見對其的重視程度。

其計劃的内容,簡單的概括一下:

首先,美國聲稱為巴勒斯坦“量身定做”了一套安全治理體系,未來要在巴勒斯坦境内實行“去軍事化”,并将哈馬斯、傑哈德定性為恐怖組織,予以重拳打擊。

而巴勒斯坦政府(法塔赫)也要裁減軍隊,隻保留限定數量的安全部隊,并配合美國和以色列,承擔反恐任務。同時,以色列國防軍還擁有進入巴勒斯坦境内執行“安全任務”的權利。

這一段我們怎麼了解呢?

可以這麼說,美國企圖分化巴勒斯坦不同的政治派别,使其加劇内鬥。哈馬斯之流屬于“刺頭”,得連根拔掉;法塔赫還有談一談的餘地,可以施加政治壓力迫使其屈服,收下當“狗”。

由此可見,特朗普政府打着為了“中東的和平與安全”的幌子介入中東,實際上根本不是要解決掉巴勒斯坦地區的問題,而是要解決掉巴勒斯坦。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其次,美國關閉巴勒斯坦駐美辦事處,将駐以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支援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境内修建猶太人定居點,巴方要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不可分割的首都。

并且未經以色列允許,巴勒斯坦不得加入任何國際組織。

聽聽這話說的,巴勒斯坦作一個獨立的政治實體,要加入什麼國際組織,居然還得看以色列的臉色,這偏袒以色列還能偏袒的再狠一點麼?

綜合以上種種,可見美國政府完全不尊重巴勒斯坦的政治主權,而是把巴勒斯坦看做了以色列國内一塊不太聽話的“自治領”。

美國搞的這個計劃,可以說是對“亦父亦子”的以色列極盡施惠,而對巴勒斯坦則是極盡壓制,如此的“拉偏架”,又怎麼指望巴勒斯坦會配合呢?真把人當傻子嗎?

對此,懂王特朗普表示:别急,我是拉稀不帶紙——還留(流)了一手。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新中東和平計劃”裡還談到了巴勒斯坦的經濟問題。

美國信誓旦旦地說自己将在10年内籌資500億美元,用來建設巴勒斯坦的基建,開辟高科技“工業區”和“農業區”,使巴勒斯坦的GDP十年内翻一番,減少巴一半的貧困人口。

好家夥,活脫脫是中東版的“馬歇爾計劃”。

乍聽之下,感覺這一套經濟援建的計劃還不錯?但這就好像你老闆畫的“計劃給你升職加薪”的大餅,壓根不着調。老美要“籌資”的500億美元,可不是從美國政府的自個兜裡撥款。

在美國的計劃裡,沙特、阿聯酋這些盟友一個都跑不了,都得出錢,而美國自己頂多出個零頭。羊毛出在羊身上,拿中東的錢再投資中東,然後我美國來當“大善人”,豈不美哉!

至于這500億美元具體如何分攤、怎樣規劃投資的問題,美國則表示:嗯,還在構想。

而這已經是美國的老伎倆了。從二戰後開始,遠至西歐各國,近到日韓,通過“經濟援助”來影響甚至操縱别國主權的方式,美國已經屢試不爽了。

隻能說懂王不愧是商人出身,而以他為首的美國政府,看問題的角度自然也是資本家那一套。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在特朗普政府看來,巴勒斯坦都貧窮、混亂成這樣了,讓你們出賣領土主權來換取500億的援助,那還不是手拿把掐?說穿了,懂王就是在給巴勒斯坦放話:想掙錢,就得跪着。

拜登的困境——“地主家也沒餘糧”

2023年10月7日,哈馬斯對以色列展開了代号為“阿克薩洪水”的軍事行動,數千枚火箭彈從加沙地帶發射,落入了以色列境内,大量猶太人定居點遭到摧毀。随後,哈馬斯下屬武裝卡桑旅潛入以色列南部各地區,與以色列軍隊交火,并俘虜了數十名以軍軍官和士兵。

這讓以色列頗為惱火。

次日淩晨,内塔尼亞胡就強硬聲稱:以軍将出動全部軍事力量摧毀哈馬斯。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同時,以色列能源部宣布将切斷對加沙地帶的供電、燃料和物資。

由此,新一輪巴以沖突爆發。

并且在随後的半年,戰火逐漸燒至周邊國家,不斷地在中東地區更新、擴充。

六個月以來,叙利亞、黎巴嫩真主黨、胡塞武裝都多次向以色列發射了火箭彈;胡賽武裝封鎖了紅海,持續不斷地襲擊與以色列有關的船隻;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在前幾天,向以色列發射了數十枚火箭彈和自殺式無人機。顯然,大家都看四處拱火的以色列很不順眼。

盡管以色列四處鏖戰,正值焦頭爛額之際,但其在國際上的姿态依舊強硬。

2024年4月7日,以色列已火速将大部分軍隊從加沙北部撤出,但仍留下了一個旅,保持對加沙地區的圍困,防止加沙群眾傳回加沙北部。

其聲稱的“徹底消滅哈馬斯”、“對巴勒斯坦進行懲罰”的宣傳口徑,也依舊未更改。

而在美國這邊,坐在白宮禦座上的人,已經由當年躊躇滿志的懂王特朗普,換成今日的“拉稀老頭”拜登。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和以色列一貫的強硬姿态不同,自沖突爆發至今,美國從一開始的“無條件支援”以色列,到4月4日要求以色列停火,并首次為繼續支援以色列增加了一系列附加條件來看,拜登的基調發生了急劇變化。

是什麼原因讓拜登政府做出了改變呢?

其一,便是輿論影響。

冷戰結束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可以說控制了世界輿論,通過操縱傳統媒體和渲染強大的文化影響,誰是民主的、正義的,誰是專制的、邪惡的,西方國家似乎已經定義習慣了。

但此次巴以沖突中,西方的“輿論話語權”被打破了。

TikTok将西方媒體遮羞布徹底扯了下來,大量巴以沖突中真實的戰場畫面、以及以色列政府殘害平民、轟炸醫院學校、搞“種族滅絕”的殘暴面貌,都被真實地披露了出來。

于是,輿論徹底反轉。巴勒斯坦得到了世界群眾的聲援支援,即使在倫敦、巴黎等西方大城市,也有諸多群眾走上街頭、抗議以色列的暴行。

而美國士兵亞倫·布什内爾自焚事件,更是直接揭露了,美軍直接參與了對巴勒斯坦人民的種族屠殺的醜态,掀起了反對美國和以色列的輿論高潮。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其二,便是戰争形勢。

以色列在圍困加沙,而中東各國也在圍困以色列。作為美國嵌入伊斯蘭世界的一枚釘子,以色列如今在中東的“小霸王”地位已經不那麼牢固了。

據以色列财政部長阿維·利伯曼表示:

戰争爆發僅一個月時,以色列就已經打沒了510億美元,相當于其GDP的10%。

想想當年特朗普在“新中東和平計劃”中的援巴經濟方案裡,承諾的“十年籌集500億美元”,相當于這筆錢以色列一個月就賠光了。

戰争爆發後的第一個季度,以色列的GDP按年率計算,下降了19.4%;而同時,以色列的國防預算卻大幅提高,國防支出相比2022年增加了近一倍。

在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的同時,以色列的戰果卻是差強人意。

在進駐加沙北部後,以色列基本沒有達到任何期望的戰略成果,尤其是陷入與哈馬斯的巷戰後,以色列的裝甲機關損失率尤為驚人。

以以色列的國家體量,承受不起如今面對哈馬斯的持久戰、遊擊戰的消耗,而其幾十年來在數次中東戰争中樹立起的善戰形象,也正逐漸“塌房”。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在輿論戰和實戰中雙雙失利的情況下,以色列可以說是既丢了面子,也丢了裡子。以色列已經不是以前的以色列了,同樣的是,美國也已經不是以前的美國了。

40年代的美國,在大軍遠征歐洲和太平洋的同時,還能向英國、蘇聯等十多個同盟國援助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軍事物資;而如今,美國每月生産出的2.4萬發炮彈,甚至不夠烏克蘭和以色列分的。

90年代的美國,為了入侵伊拉克,可以向波斯灣投送69萬人的部隊、2000輛坦克、1740架飛作戰機、6艘航空母艦;

而如今的美國,面對不斷在紅海灣擊沉美國船隻的胡塞武裝,不但沒有做出像樣的軍事回應,還多次聲稱要“撤銷胡塞武裝的恐怖組織認定”,以緩和與其的關系。

相比特朗普執政時期的對外強硬壓制姿态,如今的拜登政府顯得畏手畏腳、躊躇不定。

其核心原因與以色列是相同的:美國在國際上的軟實力和硬實力兩方面,都在逐漸萎縮,對中東局勢的掌控力度,也開始捉襟見肘。

拱火、敵對、強盜做派:美國和以色列還能在中東“橫行”多久?

是以,就算懂王特朗普能夠在今年11月的美國大選中“重歸帝位”,恐怕美國政府也很難重塑當年拿出“新中東和平計劃”時的傲慢姿态。

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美國依舊強大,但如果想要憑借其國家力量,在看好美洲、兼顧歐洲、盯住亞太的同時,還要在中東插上一腳,恐怕真的是分身乏術。

在明知以色列的背後站着美國的情況下,以伊朗為首的中東國家依舊多方聯合地對以色列進行軍事打擊,說到底,不是中東各國飄了,而是當今的美國,是真的拿不動刀了。

結語

在這個世界上,霸權不會是永恒的;而人民對獨立自主的渴望,卻是永恒的。

四年前,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新中東和平計劃”,并沒有使巴勒斯坦人屈服;如今以色列的坦克和炮塔,也必不可能使巴勒斯坦人屈服。

因為能夠開啟中東和平的鑰匙,并不藏在美國的一紙文書裡,也不藏在霸權主義的槍炮裡,而正是懷揣在中東人民自己的身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