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作者:史小晉

人生三大悲:年少時失去父母,中年時失去配偶,老年時失去兒子。雖然朱元璋經過十幾年的南征北戰最終坐到了皇位上,建立大明王朝,但是他卻經曆了這人生“三大悲”,一生還是比較坎坷的。尤其“老年喪子”,朱元璋經曆了多次: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洪武三年,皇九子朱杞被封為趙王,但是年僅2歲夭折;

洪武二十二年,魯王朱檀因過度服用“追求長生不老”的丹藥,中毒而死;朱元璋又生氣又傷心,為兒子上谥号“魯荒王”。

洪武二十三年,潭王朱梓與王妃於氏在家中葬身火海,因為潭王妃於氏的哥哥因胡惟庸案被處死,於氏的父親被列為胡惟庸一黨;朱梓與王妃憂懼過度,在接到太祖的旨意要朱梓回南京時過度害怕,帶着王妃自盡而死。得知消息後的朱元璋,為兒子的死感到惋惜傷心。

洪武二十五年,太祖皇帝培養二十五年的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悲痛欲絕,畢竟他失去的不僅僅是一個兒子,更是未來的皇帝。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秦王朱樉在王府突然去世;

洪武三十一年三月,已經年過七旬的朱元璋再次失去一個兒子,這次失去的是晉王朱棢。得知朱棢病逝的消息,朱元璋悲痛不已,老淚縱橫。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可以說不管是趙王朱杞、潭王朱梓、太子朱标還是晉王朱棢去世,朱元璋都非常傷心,畢竟是“白發人送黑發人”。但是有兩個兒子的死,朱元璋更多的是生氣,一位是魯荒王朱檀,一位便是秦王朱樉。朱檀去世時年僅22歲,如此年輕便追求長生不老,确實令人匪夷所思,也難怪太祖得知後,拍案說道:荒唐,實在是荒唐!

那麼秦王朱樉呢?

按理說,朱樉作為嫡次子,是所有藩王中最為年長的,還是馬皇後所生;朱樉一死朱元璋理應悲痛不已才是,然而太祖卻覺得:他死有餘辜!

爾雖死矣,餘辜顯然。

要知道秦王朱樉并沒有絲毫造反的意思,為何會“死有餘辜”呢?

01

朱樉是孝慈高皇後馬氏所生次子,1356年出生。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時,朱樉已經13歲;

1371年也就是洪武三年,朱樉被封為秦王,這一年朱樉16歲。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了解明史的都知道,朱标作為馬皇後所生的第一個兒子,昔日的吳王世子,父親朱元璋稱帝後便是毫無争議的太子。朱标除外,朱元璋衆多兒子中,朱樉作為嫡次子,藩王之首,朱元璋自然對其給予厚望。

是以在分封藩王時,将朱樉的封地選在重鎮西安。而且,給了朱樉“秦王”的封号。

提到“秦王”這個封号你首先想到的是誰?

建立大秦帝國的秦王嬴政

還是秦王李世民呢?

不管是誰,“秦王”這個封号都十分尊貴,居于諸王之首。

其實在朱元璋登基之初,朝中諸位大臣都反對朱元璋将自己的兒子們分封為藩王,畢竟西漢時期的“七國之亂”便是前車之鑒;然而朱元璋不顧群臣反對,堅持将諸子分為藩王。當然朱元璋之是以這樣做,也有自己的理由:

若是諸多年長的皇子都待在京城的話,勢必會威脅太子朱标的地位,唐朝時期的“午門之變”便是前車之鑒;而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也是最好的說明。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其次便是北元仍舊威脅着明朝的邊陲,想要邊陲安定便需要有人率兵鎮守。與衆多戰功頗豐的開國功臣們相比,朱元璋更加信任自己的兒子們。

而北方則是重中之重,是以朱元璋便将自己幾位較為年長的皇子都放在了北方,長城沿線。朱樉也成為明初“九大藩王之一”,而且還是群藩之首,手握重兵,擔負重任。

朱樉從小便十分聰慧,而且英武,是一個文武全才。

洪武十一年,已經23歲的朱樉帶着王妃以及家人前往封地西安就藩。

同朱樉一年就藩的還有弟弟晉王朱棢,孝慈高皇後所生嫡三子,這一年朱棢21歲;而兩年後朱棣前往北平就藩,朱棣就藩時也是21歲。唯獨朱樉到了23歲才就藩,就藩的年齡相對而言大了一些。其實朱元璋之是以如此做,有兩點原因:

馬皇後與朱元璋都已經年過年過半百,自然是不舍得兒子遠離自己;

其次便是朱元璋對藩王就藩一事還未完全準備好,還需要籌謀如何讓自己的兒子能在封地發揮到最大的作用。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待時機成熟後,朱元璋才下旨兩位年長的藩王就藩。

朱元璋在給朱樉的玺書中這樣囑托:關内百姓因連年征戰需休養生息,等你到封地後,如果秦王府已經修建完成,其他的便暫且停下,别着急動工。

朱元璋作為草根出身的皇帝,愛民如子,他希望自己的兒子也能跟自己一樣對待百姓。這一點,明太祖朱元璋還是很值得稱道的。

但是朱樉并沒有将父親的話當回事,到了西安以後便開始大興土木,而且經常不聽從父親的号令,這讓太祖皇帝很不滿意。告誡朱樉:

“爾所居宮殿城郭既完成,軍民想望爾到必有休息之理,何期至無知,不念軍民之艱辛...輕看不覺,若是昔日漢、唐子孫有此所為,則奸人易為借口,其王身命不保朝暮。”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朱元璋的意思是:既然你的王府已經修建完成,何必再大興土、勞師動衆呢?若是往輕了看确實不覺得;但是回看漢朝與唐朝的皇室子孫,若是有此作為的話,一定會被奸人以此為借口進行攻讦,若當真如此,你的王爵以及身家性命便難以保全。

朱樉作為諸藩之首,不僅沒有做好表率,心系百姓,反而如此,實在是愧對太祖皇帝對他的囑托與期望。但是作為衆多藩王中最年長的,朱元璋還是希望朱樉能夠有所作為。

02

洪武二十二年,朱元璋将大宗正院改為宗人府,将諸藩王中最年長的朱樉任命為宗人令。

宗人府是掌管皇帝舊族的宗族名冊,宗室子女所有的情況全部記錄在冊;宗人府要定期向皇上彙報宗室子女的情況,挑選賢才,并且記錄宗室成員的功過得失

朱樉作為朱元璋的次子,擔任宗人令一職是最為合适的。

朱元璋此時的安排應該是:在太子朱标登基後,朱樉作為群藩之首,在宗族中的威望僅次于朱标,讓朱樉來管理宗族再合适不過了。

不管是将朱樉封為秦王,還是讓朱樉掌管宗人府,都可以看得出朱元璋其實對嫡次子朱樉是給予厚望的,是以才給了朱樉極高的地位,僅次于太子朱标。

隻是朱樉最終還是讓朱元璋失望了: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洪武二十四年,朱元璋才以“秦王過失太多”将其召回南京,與此同時太子朱标前往關陝一帶巡視。等到朱标回京後,為弟弟求情,朱元璋才同意朱樉重新回到封地。

洪武二十八年朱樉奉命率部征讨叛軍,并且大獲全勝,朱元璋得知後很是高興,大贊其功勞,并賞賜了朱樉一番;但是剛回到封地後不久,朱樉便被三位宮人毒死了。

朱元璋得知兒子去世的消息後,更多并非是傷心,而是生氣,緊接着便下旨禮部,秦王朱樉的谥号為“愍”。朱元璋此舉,其實跟給魯王朱檀的谥号“荒”一樣,都是在諷刺兒子。

夫何不良于德,竟殒厥身,其谥曰愍。”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即便是如此,朱元璋仍舊害死餘怒難消,下旨降低下葬秦王朱樉的規格,并且在祭文中稱其“死有餘辜”!

朱樉究竟做了什麼,讓自己親生的父親都如此痛恨呢?

03

其實朱元璋很疼愛自己的兒子,更何況朱樉是諸王之首,朱元璋更是對其寵愛有加,有一件小事便能看得出朱元璋的愛子心切:

朱樉從小生活在南方,但是封地是在西安,朱元璋擔心朱樉前往西安後吃不慣那裡的飯菜,是以便讓伺候自己多年的櫥子跟随一起北上。但是朱樉殘暴,一不順心便鞭打自己的櫥子。

朱元璋得知後,便趕緊給朱樉寫信,着人送到朱樉那裡:你所有的膳食都是出自廚子之手,是以不要将廚子當成是尋常人對待;你若是得罪了廚子,即便是他往你的膳食中放什麼東西你也不會知道。聽說你經常打廚子,廚子雖然是小人物,但若你打得過分了,他也會豁出去要你的命。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

如此可見,朱元璋還是很關心兒子生活以及安全的。

但是朱樉在封地的所作所為,就連自己的親生父親朱元璋都如此痛恨,可見朱樉有多過分。

朱樉之是以不聽從父親的勸告,前往封地後便開始大興土木,其實是為了取悅自己的次妃。朱樉的次妃是開國功臣鄧愈的女兒,而正妃則是元朝名将王保保的親妹妹觀音奴。

了解明史的應該知道,王保保對于明朝而言威脅有多大。

這樣的名将朱元璋自然想要招降,為了能夠讓王保保歸降大明王朝,朱元璋便将他的妹妹觀音奴嫁給了自己的次子朱樉。洪武四年,觀音奴被封為秦王妃,嫁給了秦王。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其實當時觀音奴的外祖父阿魯溫(子為元朝名将察罕帖木兒)剛剛病逝,但禮部尚書陶凱則是建議朱元璋:即刻讓觀音奴與秦王大婚。

其實,朱元璋此舉就是為了王保保。

在冊封觀音奴的冊文中,稱觀音奴是“名家賢女”,并希望觀音奴嫁給朱樉後能夠“謹遵婦道,做好秦王的賢内助”。

然而觀音奴與朱樉二人夫妻感情并不好,是以觀音奴多年來未生下一兒半女。

而朱樉則寵愛次妃鄧氏,鄧氏仗着秦王對自己的寵愛,不僅不尊觀音奴,而且還慫恿朱樉讓觀音奴這位秦王正妃别地而居。不得自由的觀音奴,每日的飲食都是用破舊殘缺的碗來盛放,水果蔬菜也都是不新鮮的。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而朱樉對次妃的偏愛不僅限于此:

為了讓鄧氏高興,朱樉在宮中修建亭台與池塘,并且同次妃一起在王府以折磨宮人為樂。

還專門派人去沿海布政司收買珠翠,使得很多百姓家破人亡。

甚至為了哄鄧氏,還讓人專門制做了皇後才能做得服飾讓鄧氏穿戴,而自己房中的床則是五爪龍床。

朱樉為了次妃鄧氏,如此僭越,等同于謀反,實在是荒唐。

當然朱元璋很清楚朱樉此舉并非真的是觊觎太子之位或者是皇位,不過是為了哄鄧氏高興的荒唐舉動而已。是以得知此事後并沒有将朱樉削爵幽禁,而是将其召回南京狠狠斥責一頓,并且将次妃鄧氏賜死,讓朱樉好好待觀音奴。

“僭分無禮,罪莫大焉”

然而即便是次妃鄧氏已死,朱樉仍舊沒有将觀音奴放歸自由。

這些罪過當然還不至于讓朱元璋在兒子朱樉去世後大罵:死有餘辜!朱樉在封地的作為還有更加荒唐的,應該用“殘暴”最為貼切: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朱樉讓人在封地連年收買金銀,即便是藩地的将士們也包括其中,深受其害;使得當地的百姓不得不賣兒賣女才能勉強應付的了秦王府。走投無路的百姓,便前往秦王府求饒,希望朱樉能夠手下留情。然而朱樉不僅沒有絲毫憐憫之心,讓王府的護衛對百姓們大打出手,當場便有一位老人被打死了,還有上百人被抓。

平定土番後,為了安撫當地,不再有人叛亂,朱元璋便想盡各種辦法安頓當地的百姓以及軍民。然而朱樉卻在出征的時候,将很多的孕婦抓到王府,讓他們夫妻分離;而且還在土番直接抓走了一百五十多幼女,以及一百五十五名男童,并且将這些男童直接閹割成了太監。很多的男童因為傷口恢複不好,很快便去世了。

在自己的秦王府,朱樉經常是私下裡濫用死刑:

将宮人的舌頭割去

冬天将宮人埋在雪中直接凍死

或是将人綁在樹上餓死

或者直接用火燒

....

按照明律,即便是秦王府的人犯錯,也應該押赴南京由朝廷來治罪。但是朱樉擔心自己在封地的作為被父親得知,是以便幹脆直接将這些人提前處死。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可以說,在秦王府當差,能夠安穩活下去都是一種奢望。

是以秦王府的宮人自然是人人自危,擔心一不小心就得罪了秦王而丢了性命。

當然紙包不住火,時間久了朱元璋自然便清楚兒子在封地的作為。洪武二十四年時朱元璋将朱樉召回京城,但并沒有狠狠地處罰朱樉,但并沒有打算讓朱樉短時間内回到封地。

洪武二十五年巡視歸來的太子朱标,為弟弟求情,朱元璋這才讓朱樉回了封地。

然而“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秦王府的宮人終究是不想再忍受秦王的殘暴,在朱樉出征歸來後,三位宮人便将朱樉給毒死了。

朱樉被人毒殺,朱元璋自然要處死毒殺兒子的兇手,為兒子報仇;但是朱元璋仍舊認為:朱樉之死,是死有餘辜!你的所做所為,實在是千古未有,罪不容赦!

朱樉去世後,王妃觀音奴殉葬。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觀音奴是一個悲情人物,因為朝政的需要嫁給了仇敵朱元璋的兒子;婚後因為夫妻二人不好,秦王偏愛次妃,生活的很不好;但即便是坎坷了一輩子,好不容易等到秦王去世,可以放歸自由;但是在此之前王保保已經病逝,對于朱元璋而言觀音奴便沒有了利用的價值,便下旨觀音奴殉葬朱樉,實在是可惜!

結語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後,朱元璋不得不考慮新的儲君人選。朱元璋曾提過“燕王英武似朕”,也就是說朱元璋其實也考慮過讓燕王朱棣為儲君;然而最終在劉三吾的勸說下,朱元璋最終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将來繼承皇位。

不管是燕王朱棣還是皇太孫朱允炆,都說明朱元璋從未考慮過朱樉做未來的皇帝。

哪怕朱樉是嫡次子,在太子朱标去世後,最有資格的皇太子人選。

畢竟朱元璋堅持的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朱标一死,朱樉便是名副其實的嫡長子;哪怕是按照序齒,也應當是朱樉為皇太子。

但是朱樉壓根不在朱元璋的考慮之列,便說明在朱元璋的眼裡:朱樉并不是為君之人。

若當真暴戾殘忍的朱樉做皇帝的話,豈非大明王朝會出桀纣之徒?

朱樉能安安穩穩做一位藩王,便已經很不錯了。

然而朱樉最終在藩王之位上也沒有善終,被宮人毒害。

秦王朱樉:朱元璋次子,王妃是趙敏,突然去世太祖卻說:死有餘辜

這說明朱樉的作為,已經到了令人無法容忍的地步。對于這三位宮人來說,哪怕是賠上自己的性命也要除掉胡作非為的秦王,讓秦地的百姓不再受苦。

若站在百姓的角度來說,這三位宮人是在為民除害。

若是朱元璋能夠早早管教好自己的兒子,加以限制,也不至于自己的兒子成為秦地百姓宮人人人痛恨想要除掉的對象。

當然秦王朱樉,隻是明朝曆史上諸多藩王的一個縮影。可見朱元璋分封藩王有利,也有弊;畢竟藩王的權利過大,若是藩王能夠安分守己、心系百姓的話,自然是封地百姓之福;但若是遇到像朱樉這樣的藩王,便是封地百姓之禍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