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努力奮鬥和互相關愛将組成美麗的春天

作者:光明日報
努力奮鬥和互相關愛将組成美麗的春天

網絡紀錄片《我笨拙地愛着這個世界》記錄“外賣詩人”王計兵的故事。資料圖檔

努力奮鬥和互相關愛将組成美麗的春天

《我在子夜送外賣》劇照 資料圖檔

編者按

塑造時代新人形象是文藝創作的重要任務。在經典文藝作品中,我們曾遇見無數新人形象,如《創業史》中的梁生寶、《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靜、《平凡的世界》中的孫少平等,他們身上呈現出當時社會的精神特質與高度。當下中國氣象萬千、煙火蒸騰,新的業态、新的人物不斷湧現。作為一種即時性、互動性強的文藝形式,網絡文藝随時随處記錄奮進在大地上的凡人英雄,雖然對他們的形象塑造尚需進一步整合和提煉,但能夠從中窺見時代生活的氣象和風貌,為今後更深厚、更成熟的文藝創作提供啟示。本版将持續跟蹤網絡文藝作品中湧現出的時代新人形象,敬請關注。

勞動者的文藝形象,是新時代文藝新人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随着網絡非虛構寫作、短視訊等興起,越來越多的勞動者被作家筆下的文學燈火照亮、被無數網友手中的鏡頭聚焦。其中,外賣員是新勞動者群像中具有代表性的群體之一。奔馳在路上的“外賣小哥”們,穿梭于大都市、小城鎮,甚至是邊陲偏遠之地,他們和無數快遞員一樣,是現代物質文明傳播鍊條中的“最後一公裡”,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送達千家萬戶。

與此同時,他們的職業形象、性格特征、思想精神在網絡文藝和影像媒介的表達和塑造中,呈現出越發鮮明的主體性特質。在網絡小說、網絡詩歌、網絡電影、短視訊等網絡文藝形态中,與外賣員有關的故事,折射出基層勞動者的奮鬥姿态、當代中國消費新業态的活力,以及人與人之間互相關懷的人間暖色。作家遲子建曾說,大街小巷的外賣員是我們生活當中最應該關注的、最濕潤的人間煙火。以網絡文藝中外賣員形象為切入點,我們能從一個個生動具體的切片裡,洞悉中國式現代化程序中的時代風貌和精神脈動。

1.不僅是穿梭于城市之間物的“運輸者”,也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擺渡人”

據中國網際網路絡資訊中心釋出的第53次《中國網際網路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截至2023年12月,大陸網上外賣使用者規模達5.45億人,占網民整體的49.9%。當下,外賣員已構成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他們是無數家庭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在多數網絡文藝作品中,都呈現了外賣員熱情、善良、踏實,且為生計努力付出、不怕吃苦的堅強形象。

在網絡上頗受關注的人文紀實觀察類紀錄片《我在子夜送外賣》中,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色達縣的女騎手甲熱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高原上穿梭,為草原遊牧人民送去幹淨的礦泉水和日常生活物資。一單幾十塊錢的外賣,甲熱要騎行17公裡才能送到遠方的牧民家。通過外賣這種便捷的方式,當地牧民解決了“夏天遊牧時如何喝上幹淨水”的難題。

尤為值得關注的是,外賣員不僅是穿梭于城市之間物的“運輸者”,也是人與人之間情感的“擺渡人”。因為“被需要”,甲熱随時出現在亟待幫助的人們面前。當翻譯,當向導,接單送單的路上,她忙得不可開交。在另一集節目中,小鎮外賣員楊九明在給孤寡老人送飯時,順便替點單的子女看望獨居老人的狀況,子夜時分還幫點單客人尋找不打烊的藥店。他們送的不僅僅是外賣,也是在“配送”來自陌生人的溫情與善意。

2020年上映的網絡電影《中國飛俠》聚焦外賣員這一“英雄騎士”群體,着重刻畫他們身上助人為樂的善良和路見不平的俠義精神。雖有在大城市打拼的艱辛汗水,但他們心中始終有更高遠的理想主義精神和接地氣的人間關懷。在網絡紀錄片《金牌派送中》裡,季愛清和女兒風裡來雨裡去一起跑單,她用實際行動向女兒證明,女性可以不等不靠,以自己勤勞的雙手将一份普通工作幹出尊嚴、幹出聲色,就如同她所說的,“送外賣也能送到台前”。

在這些作品裡,外賣員用送單軌迹串聯起百姓日常生活圖譜,以凡人善舉托起陌生人之間的愛與友善。也許送外賣起初隻是一條幫助他們走出貧困的羊腸小路、逃離困厄的小舢闆,但他們把看似無奈的選擇當作美好生活的起點,在平凡奮鬥以及與他人的交往中找到了安穩與尊嚴。

2.在日常生活之外構築另一個強健的精神世界

有些人曾把外賣員看作是“困在系統裡”的人,在其看來,在強大的算法系統中,外賣員就像流水線上的一個個工具或零件,沒有人關心他們是誰,也沒有人關心他們在想些什麼。而他們中絕大多數人,每天也都在忙于接單、送單,關心好評、差評,沒有時間思考自己是誰,或停下來想想自己與這個世界的關系。

不可否認,外賣員風餐露宿、風雨無阻,整日為生計操勞奔波,但他們也有着豐富的精神世界。很多網絡文藝作品着重挖掘和展現他們生活的另一面。

“一個個飛奔的外賣員/用雙腳錘擊大地/在這個人間不斷地淬火。”王計兵把自己在送外賣期間創作的詩歌《趕時間的人》釋出在短視訊賬号上,受到網友盛贊。他以一個“外賣詩人”的視角觀察着城市打工者樸素的奮鬥理想,城市與鄉村、故鄉與他鄉之間的羁絆,以及普通人的詩與遠方。

“把秒針和分針鋪在路上/像黑白有緻的琴鍵/誰又能說曲高和必寡/這低在大地的聲音/才是萬物向上的樂章。”分針秒針、紅綠燈,呼呼風聲,地名與站點……對“速度”的展示,以及圍繞于此的譬喻、象征,構成王計兵詩歌重要的修辭手法,從中能洞見外賣員們的工作狀态和情感變化,以及他們對自我、對職業、對社會的豐盈的内心圖景。沈從文曾說:“一個人對人類前途的熱忱,和工作的虔誠,是應當永遠存在,且必然給後來者以極大鼓勵。”像王計兵這樣的外賣員,他們始終相信樸素勞動帶來的信念感——努力奮鬥和互相關愛将組成美麗的春天。

網劇《理想照耀中國》中“生命有詩”單元以外賣員雷海為為故事原型,同樣塑造了外賣小哥在忙碌生活之外的獨特精神追求。該單元講述一個平凡的外賣員如何獲得詩意滋養,并赢得《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總冠軍的故事。李白《俠客行》的慷慨之氣,與穿梭在街頭巷尾略帶佝偻的孤獨身影形成強烈的反差。雷海為木讷寡語,卻視李白為自己的“精神至交”。詩歌,讓他在日常生活之外,構築了另一個強健的精神世界。這個豐富自洽的精神世界,幫助他抵禦着生活困苦,也感染着各行各業的許多普通人。

此外,越來越多“外賣員”注冊短視訊賬号,在豎屏世界裡展現自己的“絕技”:唱歌、喊麥,将外賣生涯加工成幽默捧腹的段子、脫口秀等,深受短視訊使用者的喜愛。無論分享送外賣的“避坑踩雷”經驗,還是講述送餐過程中的“糗事”“開心事”,或者放松自己、娛樂他人,豎屏世界裡的外賣員鮮活生動,也更接地氣……外賣員把“生活”與“生命”作出區分:生活疲憊、瑣碎,但仍然可能拓展生命的寬度,不斷地打磨生活,直到打磨出它的光澤、銳角和刃口,每種生命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活法。

3.呼喚從更深層次挖掘外賣員形象内涵的文藝創作

就目前網絡文藝中外賣員題材的作品來看,對外賣員形象的塑造還不夠充分,從更深層次對其内涵進行挖掘的文藝創作還不多。以外賣員為代表的新勞動群體,他們的文藝形象的價值和意義究竟是什麼?文藝創作者又應當如何展現和處理?這些都值得進一步探索。

與此同時,對外賣員形象的網絡呈現中也出現了一些值得警惕的趨勢。在一些網絡小說和微短劇中,“外賣小哥”被塑造成一窮二白、沒有文化的“白丁”,加深了公衆對外賣員的刻闆印象;有些公司策劃營運“騎手人設”,擺拍虛假視訊吸引公衆眼球,借流量牟利;還有在微短劇外賣員逆襲成“霸總”的爽劇橋段裡,将外賣員塑造成“矮窮慘”的典型,這些現象既對真實的外賣行業有失公允,也對外賣員的文藝形象有所損害。除此以外,一些網絡綜藝和微紀錄片,将外賣員送外賣的日常景觀化、奇觀化呈現,一味地煽情,讓人物顯得虛情假意,這也不利于公衆對外賣小哥真實生活和心靈感受的了解。

很多外賣員從業者來自鄉村或者小城鎮,在勞作中親身感受着傳統鄉土文明與現代都市文明的碰撞,這種碰撞展現在内心感受、生活方式、價值倫理等方面。他們看世界的視角如同搖曳的手持鏡頭,是洞察人間百态的一扇視窗。外賣員電動車的後視鏡裡,也展現了個體作為細微構件,如何參與龐大的社會運轉體系。在原子化的孤獨個體與充滿煙火氣的商業生态之間,在繁華喧嚷與寂靜落寞之間,外賣員奔走其間,從個人抵達遠方,從局部窺探整體,牽系着廣袤的中國,這是今後文藝創作應加以深度觀照和呈現的。

僅就筆者略覽之所見,房偉的中篇小說《外賣員與小說家》将真實的外賣員生活及其心路曆程,與小說家狂熱奇崛的想象力相對應,展現出深刻的存在主義哲思氣質。“外賣小哥”建民和小說家宇文無量成為私交甚笃的朋友,也是對當代外賣員“困在算法裡”的一種文學回應。小說家和外賣員看似身份、工作相隔甚遠,前者可以天馬行空足夠自由,後者卻備受時間空間束縛,這種組合潛在地運作出兩種價值的對話與交鋒,展現了各自獨特的心理世界。這類嚴肅文學作品也許會進一步拓展、豐富外賣員這一新的文藝形象。

總之,勞動者的文藝形象是新時代文藝創作的重要内容。勞動者在各自崗位上的勞動與奉獻精神,反映了他們在社會轉型、産業更新過程中的努力與嘗試,以及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如何在新時代勞動人物群像的畫卷中,進一步展開對他們的文藝書寫,如何在創作主體更多元、文學傳播媒介更豐富的當下,創造出經典的時代新人形象,這是未來文藝創作者們值得探索的重要方面。

(作者:康春華,系《文藝報》編輯、青年評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