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作者:廣東中醫藥

谷雨作為春季最後一個節氣,意味着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降水明顯增多。此時,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濕邪容易侵入人體,導緻脾胃功能受阻,進而使人出現胃口不佳、身體困乏、頭昏頭沉、關節肌肉酸重等症狀。倘若人體本身陽氣不足,還容易出現心情低落、郁悶等不良情緒。

今天,廣州中醫藥大學三附院護理部黎小霞副主任護師為大家帶來中醫特色療法,陰雨時節不妨試試,有助升陽、健脾、祛濕。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艾 灸

在多雨的春季,不論防春困,祛濕,養陽氣,艾灸是最佳的個性化調理方式之一。艾灸大椎穴、足三裡、三陰交等穴位能起到補益脾胃、調氣血、疏肝解郁之功效。每周艾灸2-3次,每次15-20分鐘。

①大椎穴

大椎穴命名來源于《黃帝内經》,意為“大的椎骨”。由于該穴位處于頸椎的交彙點,有調節全身陽氣之功效,是以被譽為“陽脈之海”。

定位:位于第七頸椎棘突下的凹陷中,當人低頭時,位于頸後隆起的最高處;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艾灸方法:艾條懸灸,取坐位或俯卧位,距離皮膚2-3cm,灸15-20分鐘;

功效:大椎穴是足三陽經、手三陽經的交彙處,經常艾灸,可起到增強體質、預防感冒、強身健體的功效,特别适用于陽氣不足的人群。

②足三裡

足三裡隸屬于足陽明胃經,既是陽明胃經的合穴,也是胃的下合穴,對于健脾和胃、調中理氣、導滞通絡、增強機體免疫力有着至關重要的影響。

定位:位于小腿部外側緣,犢鼻穴下三寸,或者外膝眼下三寸,胫骨旁開一橫指;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艾灸方法:艾條懸灸,在雙側足三裡穴上同時施灸,距離皮膚2-3cm,灸15-20分鐘;

功效:經常艾灸足三裡能夠達到溫中散寒、健脾祛濕、補益氣血、緩解疲勞的效果。

③三陰交

三陰交是足太陰脾經、足少陰腎經、足厥陰肝經三條陰經的交會之處,是以得名“三陰交”,被認為是調理身體氣血的重要穴位之一。通過按摩、艾灸等刺激三陰交穴位,可以調和氣血、調理肝腎脾等髒腑的功能,對于多種疾病和症狀都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定位:位于小腿内側,當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側緣後方;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艾灸方法:艾條懸灸,距離皮膚2-3cm,灸15-20分鐘,灸至皮膚微微泛紅為宜;

功效:經常艾灸可以補益肝、脾、腎三經的氣血。

疏通經絡

《靈樞·逆順肥瘦》雲:“手之三陰從髒走手,手之三陽從手走頭,足之三陽從頭走足,足之三陰從足走腹。”闡述了經絡循行聯系的規律。

肝經的主要功能是主疏洩,就是疏通和發散的意思,它能保證全身的氣血運作通暢,不淤不滞,氣通暢情緒也順暢。是以,通過推肝經或拍打膽經,盡可能拍打相應腧穴或是經絡循行的部位,能夠達到疏通全身經脈的效果。

推肝經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肝經起于大腳趾的大敦穴,然後沿腳背向上,然後由小腿内側向上循行。是以,我們可以通過每天按揉大腿内側來疏通肝經。方法:用掌根從大腿根部推至膝蓋處。也可握拳後,用四指的第二個關節向下推,每次推100下。

拍打膽經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操作:全身站直放松,用空拳從臀部兩側沿大腿兩側一直拍打到膝關節兩側,每次2-3分鐘,拳要中空,有内力而不要用蠻力。每天1-2次。

按揉穴位

陰陵泉穴

膝下胫骨内側的凹陷處是脾經的陰陵泉穴。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陰陵泉是祛濕要穴,經常按揉可起到健脾祛濕、通經活絡的作用。建議每日早晚各按摩1次,每次60下左右,以穴位處略有酸脹感為宜。

太沖穴

太沖穴位于足背第一、二跖骨連接配接部位。

有助升陽、健脾、祛濕,陰雨天氣試試這些中醫特色療法

經常按揉太沖可起到疏通肝經、鎮靜安神的作用。建議每次按揉4-5分鐘,以按壓處有酸脹感為度。

當下人們生活工作繁忙,倘若我們可以每天利用碎片時間來推經絡、按穴位,長期以往,也能起到不錯的養生功效。當然,我們平時也應注重飲食和生活習慣,比如多吃富含維生素的蔬菜水果,多喝水,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少抽煙喝酒。■

【來源:廣州中醫藥大學三附院,作者:黎小霞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