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作者:世間一分鐘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投降,第二天日本一位中将自己的寓所内切腹自殺,由于操作不當掙紮了15個小時才死掉,切腹自殺文化再次走進人們的視線。

那麼,這種變态的文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指揮轟炸重慶偷襲珍珠港,日軍中将切腹15小時而亡

1945年8月美國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的兩顆原子彈,僅僅廣島的原子彈爆炸就直接導緻近8萬人喪生、6萬人受傷,後續幾十年的時間裡産生的影響在一直籠罩當地。

8月15日裕仁天皇宣布投降,8月16日一位日軍中将選擇用切腹的方式自殺,此人名叫大西泷治郎。

不少人受到影視作品的影響,認為切腹自殺就是一刀捅進自己的腹部,瞬間人就死亡了,其實這是一種極其痛苦的死法。

日本有一種職業叫做介錯人,他們主要的工作就是幫切腹者自殺,大西泷治郎沒有找介錯人,寫下遺書之後用十字切的方式劃開自己的腹部。

此時他的意識還很清醒,後來又給自己的脖子上補了幾刀,由于切腹導緻的巨大痛苦,大西泷治郎已經沒有力氣了,脖子上補的幾刀也沒有傷到要害。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醫護人員很快趕到現場,發現倒在血泊中的大西泷治郎仍然有呼吸,不過卻拒絕治療,掙紮幾個小時才咽下最後一口氣,從切腹開始一直到咽氣來回折騰近15個小時。

整個自殺的過程非常慘烈,但大西泷治郎的遭遇根本不值得同情,日軍侵華期間正是他下令對重慶進行長時間的大轟炸。

1937年日本全面侵華,46歲的大西泷治郎提出要對主要城市進行戰略轟炸,以便快速侵占中國。

1938年底他被任命為航空隊司令,随即指揮部隊對重慶的大轟炸,重慶大轟炸是針對平民的無差别轟炸,轟炸時間從1938年2月持續到1944年12月。

前三年的時間中日軍就出動超過5000架次的飛機,扔下了20000枚炸彈。那個時候,中國完全沒有任何防空力量,侵華日軍對中國的轟炸完全是碾壓級别。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6年多的時間裡,日軍一共出動9500架次的飛機,空襲重慶超過200次,地毯式轟炸導緻近4萬平民傷亡,憑借“輝煌”的戰績大西泷治郎直接被得到提拔。

他還曾參與策劃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後持續将戰線向日本本土推進,日本在菲律賓遭到重創,此刻大西泷治郎已成為航空艦隊司令之一。

日本臭名昭著的“神風特工隊”就是他主持成立的,讓飛行員駕駛飛機直接撞擊美國的航空母艦,這種類似于自殺式的襲擊令美國損失慘重。

神風特工隊受到了日本天皇的贊揚,大西泷治郎再次得到提升,正當日本以為自己能扭轉太平洋戰局的時候,硫磺島戰役的慘烈徹底刺激美國。

後者在廣島和長崎投放原子彈直接促使日本投降,如果大西泷治郎沒有切腹自殺,一定會和東條英機等戰犯一并被送上軍事法庭接受審判。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回首看看看看這位日本中将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罪惡,切腹後掙紮15個小時才咽氣隻能說太便宜他了。

美化武士道精神包裝切腹行為,介紹人幫自殺者操作

說到日本文化有兩個代表詞彙,一個是工匠精神,給人的形象是嚴謹、高素質以及充滿細節。

另一個就是武士道精神,動不動就切腹的行為在近幾十年才逐漸被包裝成特有文化,并在全世界廣泛傳播。

日本切腹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農耕時期,祭祀的時候有一個特别的儀式,将動物心髒獻祭給神靈。

1156年,日本保元時代武士源為朝争奪皇位失敗,為避免被敵軍俘虜選擇切腹自殺。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此後切腹就成為許多日本武士展示個人勇氣的一種方式,後來日本逐漸形成武士團,這些人主要是效力于日本的貴族負責安全工作。

比起現在的保安雇傭軍,武士團與效力的貴族牽扯更深,他們依附于這些豪強一代代維系着彼此的關系,準确的來說更像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這就意味着自己效力的貴族一旦落寞或者是被人打敗,武士團也就沒了靠山,在此情況下百年認為與其被敵人殺害還不如自我了斷。

武士團成員認為切腹是最殘忍疼痛的一種死法,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但同時也可以表達自己的忠心捍衛武士團名譽,日本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集體切腹自殺發生在鐮倉時代,

當時一名叫做北條仲的武士,與其他431名戰友一起守城池,最終還是被敵人攻陷。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432名武士在戰場附近的一座寺廟,選擇集體切腹自殺,自此切腹逐漸成為日本人證明自己清白的方式。

随着武士道文化的流傳切腹在日本越來越盛行,後來人們發現一個問題,許多武士鼓起勇氣切開腹部的時候,難以抵擋的身體痛苦讓她們滿地打滾。

為了讓這些人死的更體面,確定切腹行為神聖不容亵渎,日本便出現了介錯人制度,他們是切腹環節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說白了就是幫助切腹自殺者更加體面的結束性命,隻要切腹就容不得這些人反悔,不死也得死,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日本的這種文化确實有些變态。

明治維新後日本的國力逐漸強大,野心也越來越膨脹,希望建立所謂的大東亞共榮圈乃至統治整個世界,于是便開始包裝武士道精神,試圖将日本打造成人類文明之光。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二戰後為了防止日本再次發動戰争,《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完全解除軍隊武裝,直到現在日本仍然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海陸空三軍,但經濟卻在二戰後實作騰飛。

登上國際舞台後為了能讓歐美人更加了解自己,想出各種各樣的方式宣傳日本文化,切腹自殺就被包裝成了一種“偉大”的行為。

日本人認為切開腹部是為了展示靈魂,請活着的人來判斷是否清白,他們還聲稱切腹自殺并非單純的自殺行為,而是代表贖罪、忏悔或證明自己忠心耿耿。

日本非常善于營銷自己,一個深受儒家影響的國家經過一番包裝美化,武士道精神居然成為仁義禮智信的代表,甚至為迎合歐美将武士道與西方提倡的騎士精神相提并論。

飲食習慣促進切腹日本文化,文學家成為最後的切腹者

大陸與日本雖然是鄰居,但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裡,自殺是最懦弱的一種行為,即使選擇自殺也是自刎而不是切腹。那麼日本武士為什麼選擇切腹而不是自刎呢?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除了與當地文化和曆史演變有關,還受到飲食習慣的影響。日本人以稻米作為主食,在他們心中稻谷的地位非同一般,有着自己的靈魂。

吃米飯并不是單純為了充饑,而是用稻谷的靈魂與人類的靈魂進行交換,米飯進了肚子裡人的靈魂就在腹部,腹部就是向别人展示自己靈魂的地方。

日本人還衍生出不同的切腹種類和方法,他們将切腹的動機分不同的種類,例如戰争失敗、承擔過錯、做出犧牲、死谏、保住自己的名譽以及自己的忠心等。

切腹的方式分為一字切、二字切、三字切以及十字切,大西泷治郎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十字切。

除了一手炮制南京大轟炸的大西泷治郎之外,還有一位日本名人同樣選擇切腹自殺,被稱為“日本最後一個切腹者”,他就是三島由紀夫,還被川端康城稱為“200年一遇的文學天才”。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帶領自己的追随者,向數百名日本自衛隊官兵發表演講,呼籲他們趕走駐日美軍。

發表演講的時候,底下的官兵爆發了陣陣轟響,甚至還嘲諷他是一個瘋子。對日本社會越來越失望的三島由紀夫,回到家裡便決定切腹自殺,好友森田必勝成為介錯人。

他先是用短刀切腹,之後森田用武士刀砍下好友的頭顱,由于是第一次做這種事情心裡非常的緊張,砍了3刀都沒有成功。

總的來說,在武士刀精神的影響下日本人的生死觀十分扭曲。

正所謂“好死不如賴活着”,活着才有機會改變一切,死了一了百了,相比較而言有時候活着才更痛苦,動不動就切腹自殺是對現實的一種逃避。

日本切腹自殺操作并不簡單,侵華日軍中将,切腹後15個小時才死掉

大西泷治郎選擇切腹自殺并不是為了诠釋所謂的武士道精神,而是為了避免成為甲級戰犯,始終不願意面對自己的錯誤,三島由紀夫切腹也不過是因為面對現實的一種無奈選擇而已。

日本精心包裝的武士道文化也不被歐美國家所接受,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早已給出答案:世界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

切腹自殺很容易,活下去面對自己的錯誤才真正需要勇氣,日本所謂的英雄主義不并不是真正的英雄精神。

對于此事,你有什麼不同的看法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