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著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已成千古絕唱

作者:長風文史

始皇帝奮六世之餘烈,最終滅六國,統一天下,建立秦朝。孰料秦朝随着始皇帝的去世,迅速的土崩瓦解。

當時秦末有多股勢力角逐天下,最終劉邦在垓下擊敗了楚霸王項羽,成為了這片土地的新的主人,建立了一個全新的王朝:漢。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著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已成千古絕唱

漢朝初立,國内外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劉邦殚心竭慮治理着天下。

因劉邦隻是泗水亭長出身,自身沒多少文化和能力,奪取天下的時候很大程度上全靠一衆謀臣良将。

漢朝建立後那些勞苦功高的文臣武将,難免會讓劉邦内心對他們抱有些“功高震主”的嫌疑,是以劉邦對麾下功臣集團的權力進行限制,甚至包括動用了武力喊打喊殺。

有些人不甘心坐以待斃,便擁兵反抗,但都被劉邦一一解決。

前195十月,劉邦率兵打敗淮南王英布,凱旋途中經過了闊别已久的故鄉沛縣。

曾經的潑皮無賴,最終成為天下至尊,如此衣錦還鄉,劉邦當然要設宴款待過去的朋友和父老鄉親。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著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已成千古絕唱

宴席上劉邦縱情飲酒,酒至酣處,曆曆往事浮上心頭,他便邊敲樂器,邊有感而發即興作《大風歌》。

《大風歌》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内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歌以詠志,樂以抒懷”!詩歌是古人抒情言志的一種方式。

劉邦的這首《大風歌》隻有短短三句二十三字,卻是他感慨一生經曆、滿腹心事的真誠流露。

也難怪歌未罷,劉邦乃起舞,袍袖甩動、旋轉騰踏間泣數行下。

“大風起兮雲飛揚”,七個字就讓我們看到了秦末漢初風雲際會的幾十年,這是混亂的時代,同時也是屬于英雄的時代。

"威加海内兮歸故鄉",這一句流露出了自己那乘勢高揚、威風霸氣、君臨天下的豪邁氣概。

這是他在回憶過去的峥嵘歲月,寫得豪邁慷慨,顯得志得意滿。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著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已成千古絕唱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這一句卻筆鋒突轉,流露出眼下複雜的家國憂思。

漢朝雖然建立了,但危機遠遠沒有解決,嚴重的内憂外患讓他感覺坐天下比打天下要艱難的多。

是以感覺治理天下如履薄冰,步步驚心的劉邦,亟待有人來幫助他,守護這奮鬥成果,保衛大漢江山。“安得”二字,寄托着眼下他後繼無人的無奈憂思。

整首詩一氣呵成,氣勢和悲壯渾然一體,完美的表達了一位皇帝内心複雜的内心,曆來受到好評,連偉人都忍不住稱贊此詩極為氣魄。

劉邦一介草民出身,能寫出這樣的詩篇,實屬難得。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著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已成千古絕唱

劉邦一生僅存兩首詩,除了《大風歌》外,還有一首《鴻鹄歌》,同樣經典。

《鴻鹄歌》

鴻鹄高飛,一舉千裡。

羽翮已就,橫絕四海。

橫絕四海,當可奈何?

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這首歌當是作者寫于晚年。劉邦還沒有建立漢朝時,就和呂雉有了劉盈。漢朝建立後,劉盈順理成章的被為了太子。

曆來皇帝和太子之間,雖是骨肉父子,卻有着巨大的鴻溝。

劉邦越看仁弱的太子越不順眼,加上自己愛妾戚夫人為自己生了一個孩子劉如意,于是便想另立太子。

隻是長幼有序,太子也并沒有大錯,加之呂後在朝中的勢力強大,換太子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或引起朝政不穩,是以劉邦思慮再三,沒有易儲。

這首詩表現的就是劉邦對換立太子一事的複雜心态。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著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已成千古絕唱

“鴻鹄高飛,一舉千裡。”當時朝中大臣都非常看好太子劉盈,在劉邦想要易儲的時候都極力勸阻,說太子未來會像鴻鹄般一舉千裡,大漢江山無虞。

“羽翮(hé)已就,橫絕四海。”這一句是劉邦看到朝野上下的反應,覺得太子羽翼豐滿,想要另立太子阻力實在太大了。

“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zēng)繳,尚安所施?”

如今朝野上下都認可太子,反對易儲,自己又能怎麼辦呢?就算自己憑着手中權力一意孤行,到最後也會導緻朝野動蕩,将大漢置于危險之地。

劉邦将易儲之事情況告知戚夫人時,戚夫人當然悲傷不已,是以劉邦寫下這首詩來安慰她,表示自己無法置換羽翼豐滿的太子劉盈了。

全詩寥寥四句,非常形象生動的表達出了漢初易儲之争的結束,流露出了劉邦内心對于江山美人難以兩全的無奈心态。

“文盲皇帝”劉邦一生著詩2首,卻力壓乾隆4萬首,已成千古絕唱

《大風歌》《鴻鹄歌》是劉邦一生僅存後世的兩首詩歌,且在後世的評價都非常的高,這種品質卻力壓後世的一千多年後的乾隆皇帝。

據說乾隆皇帝酷愛寫詩,一生寫了40000餘首詩,但讓人記住的卻沒有,這不得不說是個奇迹。

由此可見,往往是那些發自内心的真摯感情寫就的詩,更容易成為一首好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