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三高四新六叢集”擘畫現代産業新版圖 構築新質生産力基石

作者:南方都市報
“三高四新六叢集”擘畫現代産業新版圖 構築新質生産力基石

3月18日,總投資35億元的深圳清溢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平闆顯示及半導體用掩膜版”生産基地(佛山南海)建設項目在南海區丹竈鎮動工。該項目不僅填補了南海在半導體光掩膜領域的産業空白,畝均投資額更創下佛山工業投資項目之最。

這是作為全國知名制造業強區的佛山南海區,在積極推動産業向新的實踐。事實上,今年以來,“新質生産力”成為熱詞,指向新的科學技術、新的生産方式、新的産業形态。

年初,南海區就确立了“三高四新”現代産業體系發展導向,協同推動六大特色産業叢集發展,借此建構起創新驅動、産業更新、城鄉融合的全面發展新格局。一幅“三高四新六叢集”的現代産業宏圖,正加速驅動新質生産力在南海大地噴湧而出,為佛山乃至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高品質發展“挑大梁”“開新局”。

從“兩高四新”到“三高四新” 南海産業更新的新一輪抉擇

南海的工業化程序走過40多年,傳統發展模式已然觸摸到了“天花闆”。在新發展階段,建構一個現代産業體系對于穩守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亞軍的南海而言,意義重大。

時間追溯至2018年,南海區審時度勢,深刻認識到原有産業結構“大而不強,大而不新”的瓶頸,首度提出建構“兩高三新”現代産業體系,即高技術制造業、高品質服務業,以及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電子資訊。2019年又增加了“新型生物醫藥産業”,這一産業體系逐漸完善為“兩高四新”。此為綱領,南海堅持長期主義,調動各方資源,通過土地改革、科技創新和精準招商等一系列舉措,“兩高四新”産業項目如雨後春筍般湧現,至2022年,“兩高四新”産業增加值已突破千億大關,占GDP比重高達近40%,成為撐起南海經濟大廈的“四梁八柱”,促使産業結構發生根本性轉變。

今年初,南海又将高水準農業納入,确立了“三高四新”現代産業體系。這一舉措不僅源于對全省頭号工程——“百千萬工程”的積極響應,更是對實作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的深刻了解和踐行。南海區委書記顧耀輝明确指出,高水準農業納入現代産業體系,不僅關乎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更是南海在新時代背景下實作更高水準、更高品質發展的必然選擇。

事實上,發展高水準農業,南海有“厚實家底”。南海是全國最大的淡水魚養殖區、淡水魚苗繁育中心、淡水魚加工流通中心,擁有全省第一個淡水魚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全年魚苗年産量超1900億尾(占全國1/7),南魚北運日均運量占全省50%;南海是全國最大的蝴蝶蘭産銷中心,年生産銷售蝴蝶蘭5500多萬株,年産值超10億元;南海還是重要的預制菜産業基地,預制菜全産業鍊産值超200億元,産業鍊企業近1500家,位列全國第五、全省第一。

可以預見,南海作為制造業強區,将高水準農業視為撬動産業結構更新、促進高品質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棋子,通過對現代化農業的高度重視和戰略布局,南海在工業産值即将突破萬億大關之際,毅然拓寬視野,描繪出一幅“一二三産業”協同共進的宏偉藍圖。

重點項目遍地開花 六大特色産業叢集建構和實踐

以新提質,龍年新春開工以來,一個個伴随“三高四新”現代産業體系建構的奮鬥場景在南海廣闊的土地上鋪開。獅山鎮的仕誠數字化膜材成套生産線項目,将建設先進的數字化膜材裝備研發制造基地,是以數智化推動傳統優勢産業向上向新的代表;丹竈鎮“平闆顯示及半導體用掩膜版”生産基地項目,填補了本地在半導體産業鍊上的空白;裡水鎮隆政藥膳生産基地簽約落地,計劃打造養生和康養食品研制、文化體驗中心等,象征着南海在食品康養産業的嶄新布局。此外,大瀝、九江、丹竈多個工業地塊摘牌,将引入先進制造業;獅山、桂城均有商服用地出讓,将建設企業總部。這些開工建設、簽約落戶、拿地布局的産業項目如春日的繁花盛開,展現了南海産業向上向新的勃勃生機。

聚焦這些項目,它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新。在2月19日召開的南海全區高品質發展大會上,南海提出了産業向新的更清晰路徑:以“三高四新”為核心,精心布局六大特色産業叢集。如依托季華實驗室打造資訊裝備制造産業叢集,聯合仙湖實驗室建構氫能和氨氫融合裝備制造叢集,借助國家級智能安全産業園推動智能安全應急産業發展,整合金融資源做強現代金融服務叢集,發揚本土文化優勢發展文旅商貿叢集,并通過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實作高水準農業“接二連三”發展,形成食品康養産業叢集。

以氫能和氨氫融合裝備制造叢集為例,2009年,南海引進廣順項目,宣告進軍氫能産業,彼時國内發展氫能産業的地區寥寥無幾,十多年來,南海想盡一切辦法導入資源,用足夠的戰略耐心換取産業成長空間。如今,南海以丹竈仙湖氫谷為主核心,彙集了超150家氫能企業及機構,産業項目計劃投資總額超過600億元,全部達産後将形成年産值超千億元的産業叢集。

六大叢集涵蓋“一二三産業”,是綜合研判南海區産業優勢和産業方向之下做出的系統部署,也是培育新質生産力的具體抓手。敢于向新,南海區以其敏銳的洞察力和堅定的戰略力,開辟了産業發展新天地,進而推動了整個區域的經濟結構優化和品質提升,為南海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架構和動力,也釋放出巨大發展潛力。

培育新質生産力 制造業高品質發展内在引擎

新質生産力的核心在于科技創新驅動生産力向新的質态躍升。南海作為制造業大區,更加能夠體會新質生産力是制造業保持“常青”不可或缺的動能,新技術和新生産方法不僅是推動傳統制造業更新的關鍵驅動力,也是推動區域産業體系向高品質、高效率、可持續方向發展的重要引擎。

在南海規劃的更清晰的産業向新路徑中,除了以六大特色産業叢集為抓手,建構“三高四新”現代産業體系,也提到了持續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以“大技改”促進傳統産業向上向新;超前布局建設未來産業,在未來制造、未來資訊、未來材料、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健康等領域引育一批種子項目、種子企業。

在南海區的發展過程中,科技創新和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一方面,面對傳統産業所面臨的“天花闆”,南海推動傳統産業與新質生産力的互動共生,建了衆多科創平台,如季華實驗室、仙湖實驗室等,無論是傳統産業的“老樹發新芽”,還是新興産業的“小樹開繁花”,使科技力量成為推動産業更新、催生新質生産力的關鍵。另一方面,面向未來産業的布局,除了科技賦新,更改變了以往的土地供應模式,強化頂層規劃,劃定工業用地紅線,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為“三高四新”産業提供充足的空間支援。

以科技為軸 以叢集為翼

瞄準“以新提質”,傳統産業、新型産業、未來産業,建構起南海産業格局中環環相扣、相輔相成、互相協同的整體。南海區将通過“三高四新”現代産業體系發展,以科技為軸,以叢集為翼,奏響傳統産業更新、新興産業崛起、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的雄渾樂章,進一步實作了産業結構的華麗轉身,為大灣區城市乃至全國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的高品質發展模式。

文:關婉靈 圖:鄭俊彬

制版:李芷琪 鄧詩君 楊潤賢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