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新賽道| 通用人工智能加持,機器人市場又火起來了!

作者:周到用戶端

“去年GPT剛火的時候,我們判斷會對服務機器人行業産生很大影響。不過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有影響,但沒有那麼迅速。”九号公司商用服務機器人事業部總經理紀亞飛近日接受采訪時說。

此前,Figure 01在OpenAI的加持下能根據人類口頭指令執行一系列簡單抓取和放置動作的視訊,也讓機器人這個賽道,變得熱起來了。在英偉達2024年GTC AI大會,“機器人”成為關鍵詞,英偉達針對此前與九号公司聯合打造的自主移動機器人平台Nova Carter AMR,釋出了全新的開發者套件Nova Orin,旨在簡化機器人的二次開發流程,提高開發效率,拓展AI機器人的應用邊界。

“從落地場景來看,比如酒店的服務機器人,人工智能大模型長遠看是有用的,不過短期而言,在當下的場景中,大模型需要更多的資料灌入,形成資料庫,然後通過算法分析識别,衍生出當下場景的回答,這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紀亞飛認為。

根據《中國電子學會報告》資料顯示,2022 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達 513 億美元,2017-2022 年複合增長率達 14%,其中服務類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為 217 億美元。

實際上,随着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醫療、公共服務等需求領域不斷拓展,企業出于提效降費需求,機器人代工将成為長期穩定趨勢,服務機器人存在巨大市場潛力和發展空間。

同時,随着大陸餐飲配送機器人産業鍊不斷完善,逐漸實作産業化;旅遊行業的複蘇,智慧酒店的快速發展,機器人引導、接待或配送的需求越來越大;同時智能化趨勢下,機器人産品性能、豐富度提高,并滲透多元場景,市場規模将保持持續增長态勢。

從燒錢到理性

“經過2023年的洗禮和沉澱,整個服務機器人的市場正趨于理性。”紀亞飛說。

從過去幾年的發展來看,2015年、2016年機器人市場一度不溫不火,2020年之後“無接觸”因素的推動,消毒機器人、送餐機器人等紛紛在資本的介入下,蓬勃發展起來,一些從業者甚至為了擴大市場佔有率,盲目鋪貨、免費提供服務等,最後導緻資金鍊緊張。

“機器人是一個技術含量很高的綜合體,如果品質控制不好,後面的維修等各種成本會非常高。”紀亞飛在行業裡深知市場冷暖,機器人行業走向理性,一方面原來免費鋪貨的模式基本失效了,多數機器人供應商本身的體量沒辦法做耗人力耗财力的事情,還是需要回到商業本質,要盈利,要活下去。另一方面,在實際場景層面,比如酒店的認知也在不斷變化,從一開始把機器人作為擺設、吉祥物,到後面需要發現機器人的價值,覺得機器人有用,能提供價值,“他們才會在預算緊張的情況下采購機器人。”

根據紀亞飛透露的資料,九号公司在酒店的服務機器人,平均一天能夠激活六十次,如果每次機器人在酒店配送需要5-10分鐘的時間,那一天下來可以高達600分鐘,即使壓縮一半時間,也大約是300分鐘,相當于一天有四五個小時為酒店送物送東西,如果這些時間靠人工來,就相對浪費,機器人可以更好與人一起協作,提高效率,這是酒店場景比較看重的。

據了解,到目前,九号機器人已與希爾頓、萬豪、錦江、洲際、亞朵、尚美、格林等知名酒店集團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2023年九号公司的服務機器人,已經結束了燒錢的階段,實作了商業化變現。

站穩終端配送市場

“2023年我們也曾經有過掙紮,很多機器人廠商切入到清潔等不同場景,我們沉下心來,最終決定,如果涉足配送這個領域,還是要在這個領域做到盡善盡美。”紀亞飛表示。

有行業人士認為,配送機器人的核心在于配送,将這一功能優化到極緻才是産品價值的基石,也是客戶的關注重點,而在産品品質、供應穩定性和售後服務等方面,也應確定能夠滿足酒店等需方的實際需求。最後,機器人的價格應合理,品質過硬,能為酒店提供超出配送服務的附加價值,而不是營銷噱頭。

目前,九号公司終端配送的室内場景,提供兩條産品線,一條是以酒店、樓宇内配送為主的送物機器人,包括九号方糖和現在推出的九号飛碟送物機器人;一條是以餐廳送餐為主的送餐機器人,推出的九号飽飽送餐機器人;這兩款産品均面向國内和海外市場。

“對客戶而言,降本不僅是足夠低的成本,還有隐形成本足夠低,比如機器人到酒店後,品質要足夠好,硬體可靠、軟體适配,基本不需要售後。”紀亞飛同時表示,截止目前,九号機器人已在全國建立了業内最廣泛的服務網絡,擁有超200個服務站點,可確定快速可靠的服務響應。

未來走向人形機器人

對于當下大火的人形機器人,紀亞飛認為,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主要有三塊能力構成,一是大腦,包括算法驅動;二是底盤的驅動能力;三是上臂靈巧操作能力,這與大腦息息相關。

“比如底盤的驅動能力,其最重要的是有較強的越障能力。目前市面上的機器人,有的是輪式的,有的是履帶的,還有雙足的,不過真正能實作商業化經濟化的,可以投入到商業場景的,我們認為是輪足機器人。”紀亞飛認為,輪足機器人在遇到障礙時,不僅可以輕巧避障,也可以擡起腿,未來三到五年,這種形态的機器人将是九号機器人重點關注的。

關于上臂能靈活操作的機器人,“現在酒店機器人的主要場景還是配送,從A點到B點,後面我們也希望能給機器人增加兩個手臂,讓它可以進行簡單的抓取。比如客人需要一瓶款泉水,機器人可以到指定貨櫃,貨櫃給到機器人反應,機器人自己取一瓶水,然後送到客人房間。”紀亞飛說,這是未來發展的一個方向。

人形機器人的發展,随着巨頭們的紛紛加入,有人預計2024年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産元年。此前,高盛最新預測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在2035年将達到378億美元,相較2022年60億美元的預測值大幅提升。

高盛認為,技術進步是推動市場增長的關鍵因素,同時高規格機器人物料成本在一年内下降40%左右,人形機器人将可更快實作盈利,對人形機器人出貨量的測算相較2022年增加了4倍,達140萬台。

國内不少金融機構也保持樂觀的态勢,比如浙商證券預計,2030年人形機器人需求量約177萬台,其中3~5年中短期工商業場景率先應用,5~10年中長期個人場景應用空間較大。

總之,不管是服務于酒店等場景的服務機器人,還是近期大熱的人形機器人,在通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機器人提供服務和價值的場景正在增加,值得關注的是,機器人産業的商業變現是否不斷擴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