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紙錢禁令争議再起,專家:移風易俗不應“一刀切”

作者:羊城派

清明将近,不少人已籌備起祭掃事宜,而“冥币紙錢是不是封建迷信用品”近日引發網絡熱議。今日,“廣州地鐵清明假期可帶少量香紙進站”又引發網友讨論。

3月26日,江蘇南通釋出《禁止制造、銷售封建迷信殡葬用品的通告》,要求全市範圍内禁止任何機關和個人制造、銷售冥币紙錢、紙紮實物等封建迷信殡葬用品。南通市民政局後來回應稱,當地是從公德心建設、環境保護的角度依據相關法律法規來推進這個事情,禁止封建迷信喪葬用品制造、銷售并非禁止老百姓在清明時節使用這些物品慎終追遠。

公衆和專家如何看待這一舉措?倡導殡葬新風尚還可以有哪些舉措?記者近日就相關話題采訪了市民和民俗專家。

紙錢禁令争議再起,專家:移風易俗不應“一刀切”

市民:“一刀切”政策不可取

“我覺得紙錢、冥币是民俗用品,也是生者對逝者情感寄托的載體,畢竟我們能做的也不多了。”“95後”劉女士來自珠三角,每年清明都會和家人回到鄉下祭掃。她的父親曾說,燒紙一定程度上是希望能看到那一縷青煙,仿佛與逝者接通了溝通的“信号”。

在劉女士看來,民俗用品沒必要花大力氣去禁止,浪費人力物力。“如果一下子沒了這些東西,是不是還得疏導這種缺失和茫然?”她認為,倡導綠色文明殡葬新風需要時間。她舉例,過去,回鄉祭掃的人們大多在先祖的墳墓前燒紙錢、冥币;如今,随着政府的倡導以及人們的防火安全意識不斷提高,大家都會在公墓的固定場所燒紙錢、冥币。随着時間的推移,人們或許能夠接受祭掃的新風尚,政府可以多加引導,但不應該“一刀切”。

來自江蘇的周女士認為,祭掃和封建迷信不是一回事,傳統民俗和綠色殡葬之間并沒有沖突,政策推行應當考慮周全。在她看來,冥币紙錢之是以存在,正是因為人們有需求。家庭祭掃的規模并不大,每家使用的紙錢也不多,如果“一刀切”地禁止制造、銷售冥币紙錢,也會影響相關産業鍊工作者的生計。

“95後”蘇女士是一名“北漂”,雖然不是每年清明都能傳回家鄉祭掃,但她仍然記得幼年時看着家中長輩籌備祭品時的莊重。她表示,幾千年來,中國人始終通過各種形式的祭掃活動哀思親祖、慎終追遠,一蹴而就地阻止祭掃活動,就像是用堵的方式治水,容易激起對立心态,并不能真正實作移風易俗,綠色祭掃當從提倡“人走火滅”“踏青遙寄”起循序漸進。

民俗專家:民俗中承載着公衆情感

在傳統觀念中,逝者也需要使用“貨币”,即“冥币”。在社交媒體上,有網友表示流傳幾千年的傳統不應該被定義為封建迷信。為逝者焚燒紙“冥币”這一行為有着怎樣的曆史源流?

有研究指出,在上古的祭祀儀式中,曾先後用玉帛和實際流通的貨币作為祭奠之物。在青海、遼甯的原始社會末期墓葬中,曾出土了海貝、蚌貝。此後,随着實物貨币的變革,冥币中出現了銅錢、金錢、銀錢等。在唐、宋、元、明時期的墓葬中曾出土了紙錢。

祭祀使用的“貨币”為何從真實的貨币轉向了“冥币”?有研究認為,此舉既能夠降低經濟成本,也不會引發貪财者的盜墓念頭,同時也反映了社會觀念的變遷——人們意識到,陰陽有别,人間之物未必能在陰間通行。

在民俗學家曾應楓看來,使用冥币紙錢來悼念先人的傳統由來已久,代代相傳,這些實物裡寄托着生者的思念。冥币紙錢中沒有危害他人的因素、沒有造成惡劣影響,是以不應該被視作封建迷信用品。

曾應楓留意到,在清明祭掃燒香時,市民們在用火時都會盡可能控制在小範圍内,并盡快處理好。她認為,如果考慮到消防安全,可以在墓園劃定出指定區域供群眾用火,用更人性化的方式加強監管。在推進綠色殡葬的同時,也要考慮到公衆的需求,讓公衆對先輩的情感有寄托之處,不能“一刀切”地管理祭祀行為。

在廣東省民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潘劍明看來,祭祀先人這一行為中蘊含着中國傳統文化中重視孝道、慎終追遠的民族情感。在祭掃時燒紙錢是一種民俗文化,不是迷信,其中飽含着對先人的敬畏、尊崇與懷念。民俗能流傳至今,其中一定承載着公衆的情感,清明祭掃發展至今,正是展現了公衆對祖先、對生命、對曆史的尊重。

廣東:用“紙錢兌換鮮花”等舉措倡祭掃新風

除了反對“一刀切”政策的聲音,還有網民表示,能夠了解政策背後想要推行綠色殡葬的初衷。近年來,在全國多地,供奉鮮花、水果等綠色低碳的祭掃方式已蔚然成風。

以廣東為例,近年來,在深圳、珠海、佛山等地,部分殡葬服務機構設定了“紙錢兌換鮮花”服務點,免費為願意放棄紙錢香燭祭掃的市民替換鮮花,引導市民群衆接受“無煙祭掃”。有市民表示,鮮花同樣能夠寄托哀思,且更環保,不污染環境。今年,廣州銘恩園、新塘(中華)公墓将繼續開放鮮花自動售賣區,并将試行無煙拜祭區免收拜祭服務費的措施。

近日,廣東省民政廳、省林業局聯合召開2024年全省清明節祭掃工作視訊會議。會議提出,要堅持移風易俗,廣泛宣傳引導,組織開展骨灰海葬、樹葬等節地生态安葬活動,大力推廣敬獻鮮花、綠化植樹、集體共祭等文明低碳祭掃方式;要積極推廣網絡祭掃、遠端告别等線上服務項目。

記者了解到,3月20日至22日,深圳舉辦了第49次海葬活動,逝者親屬們用一花一信一絲帶祈福親人、寄哀思。今年清明期間,廣州将繼續提供非現場祭掃服務,公衆可通過“信郵哀思”活動線上上将對親人的思念寫成信件、制作成明信片,全市經營性公墓和重點祭掃場所将舉辦集體祭掃活動,代替不能到現場祭掃的群衆表達緬懷思念之情。

針對仍習慣傳統祭掃方式的公衆,為便于公衆出行,廣州地鐵在3月28日提醒,用于拜祭的香紙燭寶可少量包裝好後攜帶進站。

文 | 記者 高焓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