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聯盟

小林制藥産品緻人死亡,惹禍的“紅曲”什麼來頭?

作者:經濟參考

日本知名制藥企業小林制藥公司28日說,又确認兩名消費者在服用該公司含紅曲成分的保健品後死亡。這一事件中确認的死亡人數已升至4人。

小林制藥産品緻人死亡,惹禍的“紅曲”什麼來頭?

3月22日,在日本大阪,小林制藥公司社長小林章浩(左一)在記者見面會上鞠躬緻歉。新華社/共同社

近年來,随着健康需求不斷提升,保健品消費增加,不少消費者“跟風”購買外國保健品。小林制藥事件引發日本國内外廣泛關注同時,也為消費者敲響警鐘——盲目服用保健品風險不容忽視,切莫将其與健康生活劃等号!

小林制藥産紅曲緻命?

根據小林制藥28日釋出的通告,兩名遺屬27日稱兩名死者生前都曾服用該公司生産的紅曲膽固醇顆粒。一名消費者死亡時伴有腎髒疾病症狀,另一名從2021年開始服用紅曲膽固醇顆粒。

小林制藥22日宣布緊急召回該公司三款含紅曲成分保健品,原因是日本有消費者服用該公司含紅曲成分保健品後出現腎髒疾病等健康問題。該公司稱,出問題的原因可能是産品混入此前“意想不到”的來自黴菌的成分,但尚未弄清該成分究竟是什麼。

截至目前,因服用問題産品住院的人數也已超過百人。厚生勞動省已要求大阪市健康局依法對小林制藥三款含紅曲成分保健品采取廢棄等措施。

小林制藥産品緻人死亡,惹禍的“紅曲”什麼來頭?

這是3月25日在日本大阪拍攝的小林制藥總部。新華社/共同社

小林制藥生産的紅曲原料除供自家生産保健品外,還出售給其他公司用于釀酒及食品制造等。調查顯示,“意想不到”的成分存在于小林制藥2023年4月至12月期間生産保健品的原料中。目前使用小林制藥産紅曲原料的食品和調料召回範圍已擴大至日本全國。

由于小林制藥生産的紅曲原料超過80%出售給其他公司,不少群眾開始擔憂是否已服用了含有問題成分的其他公司産品。社交媒體上一些網友留言表示,“紅曲色素也讓人不安”“暫時避開含紅曲的食品”等。一些生産商急忙和小林制藥撇清關系,聲明本公司生産和銷售的産品完全沒用到小林制藥的紅曲原料。

小林制藥産品緻人死亡,惹禍的“紅曲”什麼來頭?

小林制藥社交媒體賬号截圖

小林制藥在召回産品上的拖延也引發批評。日本厚生勞動大臣武見敬三在26日的新聞釋出會上說,從最早的健康問題報告到小林制藥宣布召回産品間隔兩個多月時間,在此期間該公司并未向政府提供相關資訊,這“不得不說很遺憾”。

生産商評估産品安全和功能?

随着小林制藥問題産品的受害人數不斷增加,負面影響可能進一步擴大,日本有關功能性标示食品的評估機制再次引發關注。

小林制藥産品緻人死亡,惹禍的“紅曲”什麼來頭?

2021年12月28日,人們在日本東京阿美橫町購買促銷商品。新華社發(克裡斯托弗·朱攝)

我們口中常說的“保健品”在日本被稱作保健功能食品,分為特定保健用食品和營養功能食品兩類,2015年後又新增一類功能性标示食品。這類食品在産品包裝上标示保健功能,但政府不審查,也不需要政府相關部門的許可。由生産商根據政府制定的一些規則,對産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進行評估,并在上市的60天前向消費者廳備案。

雖然這一制度也有相應措施來保障産品的安全性和功能性,但評估等責任主體是生産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仍然可能出現“偷工減料”,例如安全性試驗沒有嚴格遵照準則。

對此,專家建議相關部門進一步完善标準和評估機制,同時呼籲消費者提高風險意識。

保健品不是藥!

據報道,近年來保健類商品逐漸成為小林制藥在日本國内市場的利潤大頭。與化妝品一同陳列在藥妝店的保健品也是深受訪日遊客喜愛的“日本特産”。然而,保健品是将相關成分濃縮後制成片劑或膠囊等,沒有專業醫師把關,每天持續服用,會容易攝入大量相同成分,一旦其中含有害成分,健康風險也會增大。

小林制藥産品緻人死亡,惹禍的“紅曲”什麼來頭?

2016年4月1日,在日本首都東京,遊客在千鳥淵賞櫻。新華社記者劉天攝

日本臨床營養協會藥劑師千葉一敏告訴《東洋經濟》周刊記者,購買保健品時,除了包裝正面,更應重視看背面的成分表。但對語言不通的外國遊客來說,能看懂成分表的可謂少之又少。隻靠社交媒體平台的推薦、軟廣便跟風購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

千葉說,日本國内曾報告多起因服用從海外購買的保健品而出現健康問題的案例,這些消費者多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從個人手中購買所謂具有減肥效果的産品,結果出現貧血、食欲不振、倦怠無力等症狀。他建議,在選購相關産品時不要一味相信網友評價。

中國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也曾釋出保健食品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保健食品是食品,而不是藥品,不能替代藥物。消費者特别是中老年人、疾病患者,切勿聽信不法商家對保健食品的虛假廣告和誇大宣傳,更不要将保健食品用于疾病治療。

不當使用保健品、減肥藥

會造成肝腎損傷

“臨床上,藥物引起的腎髒損傷病例還挺常見的。”浙江省人民醫院腎髒科主任朱斌說,多數患者是因為過量服用止痛藥, “偏頭痛,關節肌肉疼痛患者,如痛風患者,或者痛經的女性大量使用止痛藥,造成急性/慢性腎衰竭。”

朱斌曾接診過一些痛風患者,長達幾年的時間,通過服用止痛藥止痛,多的時候一年要吃掉20多盒,也不監測腎功能,最後造成腎髒功能衰竭,隻能透析。

前段時間,還有一位20多歲的女孩,因為痛經,連續一周服用止痛藥,肌酐超标,幸運的是,超标不算太多,屬于輕微程度,停藥後就慢慢恢複了。

“除了止痛藥,一些患者因為使用保健品、減肥藥,也會造成腎損傷。”朱斌說,非常少的一部分中藥确實會對腎髒功能造成影響,主要是馬兜鈴科的藥物,幸運的是,目前國家已經明文禁止馬兜鈴科藥物臨床使用,是以市面上基本不會有處方這類藥物,大部分中藥還是沒有腎損傷的,我們臨床還用中藥治療保護穩定腎功能。

一般來說,藥物對腎髒造成的傷害分為急性腎損傷和慢性腎衰竭,前者相對來說,容易恢複,後者則比較嚴重,如不注意最終會導緻腎髒替代治療如透析。

除腎損傷外,藥物性肝損傷也很常見。

“藥物性肝損傷在臨床中非常常見,我們住院的肝功能受損的患者中,藥物性肝損傷占比30%。”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肝病感染科主任呂芳芳說,提到藥物性肝損傷,很多人都會想到是使用抗生素、抗惡性良性腫瘤治療藥物等引發的,“實際上,不當服用保健品、營養品、無名草藥、植物,以及一些食品添加劑等,都可能引發肝損傷。”

呂芳芳列舉了臨床中經常遇到的此類産品:土三七、首烏、網購的清腸茶、美容減肥産品、膳食補充劑等。“我們曾會診過一位年紀最輕的藥物性肝損傷患者,一位10多歲的小男孩,很胖,家長說平時特别愛吃辣條,一箱箱的買,出現了肝損傷,排查後,應該是和辣條中的一些不明添加劑有關。”

《2020年藥物性肝損傷基層診療指南》中提及, 傳統中草藥和膳食補充劑以及抗結核藥是大陸藥物性肝損傷的主要原因。

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是長期積累還是一兩次服用不當的藥(食)物就會發生呢?

“這和患者個人狀況有關,有些是長久服用藥品或者保健品等造成的,有些患者,如果本身肝功能異常、基礎疾病等,可能短期内就會出現肝髒損傷。” 呂芳芳曾接診過服用土三七後出現急性肝損傷的患者,“連續服用一周多,就出現了症狀。”

如果是輕微肝損傷,很多人可能不會有明顯的症狀,甚至不自知,隻是在體檢中會發現自己肝功異常;嚴重的藥物性肝損傷會出現無力、上腹部不适,多數人最初會以為是腸胃不好,還有人的會突然皮膚變黃,這是出現黃疸;最嚴重的則是肝衰竭,甚至要肝移植。

“藥物性肝損傷的診斷有很大難度,需要一項項排查,尤其是要患者能詳細提供自己服用過的食藥品。” 呂芳芳說,多數人會對自己服用的藥品比較清楚,“但覺得保健品、營養品等不是藥物,就不在意,也不會主動去說。”

呂芳芳表示,處方藥帶來的藥物性肝損傷相對好監控,“因為醫生在用藥時,會詢問患者的病史,并要求患者定期進行肝功檢測。像降血脂藥物,會影響肝功能,心内科醫生都會告知患者要定期監測肝功。”

最需要引起警惕的還是日常生活中,擅自服用一些藥品、保健品等的情況。

“建議這類人群可定期體檢,或者進行肝功能檢查,及時掌握自身的健康情況。”呂芳芳表示。

來源:新華社、半月談、潮新聞

繼續閱讀